謝志堅:美對中制商船徵收港口費不應溯及既往 否則將是兵荒馬亂

▲美國如果對中國製造船舶徵收港口費,勢必拉高進出口貨運輸成本。(圖/紐澤西港務局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美國擬對中國製造船舶彎靠美國港口時,徵收多達100萬美元的港口費,他覺得茲事體大,全球那麼多商船在中國建造,對相關航商是無妄之災,根據法律不溯及既往精神,應該是針對未來訂造的船舶徵收港口費,以免航運市場變得兵荒馬亂,對美國進出口貿易不利,還會造成通膨,現在就看公聽會能否讓事件獲得合理解決。

謝志堅認爲,美國這項政策讓航商措手不及,雖然船公司可以重新調度船舶,安排非中國建造船隻航行美國,但並不容易。貨櫃船公司高階則指出,每條航線的船舶配置是根據港口條件與貨量安排的,目前歐洲線2萬多箱(20呎櫃)的貨櫃船,就無法派駛美國。另川普政府也提議初期至少1%美國出口產品須由美國籍船隻運送,並在7年後達到15%,最終將要求船舶須在美國建造。對此船公司高階指出,美國造船業本身是沒有條件承造大量的國際航線商船,不過美國可能尋求日本與韓國的協助,由日韓提供船舶相關器材與鋼板,在美國組裝,成爲美國製造商船。

至於印度造船廠是否能借此興起,業界都在觀察,英國航運相關網站指出,繼馬士基航運之後,地中海航運與達飛海航運都在與印度造船業界洽談投資事宜,歐洲這三大貨櫃船公司,馬士基在本月17日已與科欽造船廠達成協議,先修理船隊中較小船舶,然後進行造船;地中海航運則是規畫在印度設立修造廠,印度政府則爭取該公司投資現有造船廠。

印度總理莫迪呼籲建立一個造船業大型產業集羣,使印度在2030年前成爲世界十大造船大國,到2047年進入世界五大造船大國行列。對此臺船前董事長鄭文隆稍早曾指出,造船是勞力密集的行業,越落後的國家越容易發展,初期供應鏈要靠其他國家,建立起經濟規模後,就會快速發展,且政府有提供獎勵措施,對造船第一大國中國大陸確實威脅很大。

不過國內大型船公司高階認爲,印度政治不夠清明,整體條件還不足,其造船業發展恐阻礙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