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靈活退休成趨勢 三外銀揭全攻略

現代退休規劃已邁入整合財務與生活的全方位時代。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銀「靈活退休攻略」

「退休」被現代社會視爲需要好好規劃、靈活調整的人生轉換期。三外銀分別從退休模式選擇、資產提領策略,以及風險控管等面向,提供多元化建議,凸顯現代退休規劃已邁入整合財務與生活的全方位時代。

隨着壽命延長與工作型態轉變,傳統「一退到底」的退休模式已逐漸式微,「靈活退休」與「微退休」成爲新興趨勢。匯豐銀行指出,靈活退休的核心在於階段性退出職場與持續參與社會,提出五步驟協助退休前規劃,包括評估預算、尋求專業指導、探索休假時機、考慮醫療保障與尋找額外收入來源。

渣打銀行則從退休後資產運用的角度,提出「4%法則」作爲黃金提領準則。4%法則是一項經時間驗證的原則,爲永續提領提供了衡量基準。其前提是投資人可以在退休第一年提領投資組合資產的4%,隨後每年根據通膨調整提領金額,便能在一般30年的退休期間內,有較高機率避免資金耗盡。

渣打銀行表示,隨着提領率提高,資產提前耗盡的風險將顯著上升。舉例來說,若退休者每年提領8%,雖然初期生活較爲寬裕,但若遇上市場下跌或通膨攀升,投資本金將加速縮減,可能比預期更早用罄。同時,高提領率也會限制投資組合的成長潛力,因爲大部分資產被用於當前支出,能投入市場並透過時間發揮複利效應的資金就相對減少。這在退休初期尤其不利,複利效應在長時間累積下最爲顯著。

退休後,長期累積的資產將會因支付退休生活的花費而逐漸遞減。星展銀行表示,退休是從「資產累積」階段轉爲「資產遞減」階段,而透過完善的退休規劃,可以避免退休後「長壽擊敗退休資金,導致歲月無期,口袋空空」的窘境。

星展銀行強調資產遞減期間,應區分「保證收入」與「非保證收入」。保證收入如租金等相對穩定的來源,但仍需考量租房客源是否充足;非保證收入則來自股票、債券等波動較大的工具,規劃時必須衡量個人風險承受度。該行建議退休族評估保證收入是否足以涵蓋基本生活開銷,若不願承擔過高風險,應提高穩定的被動收入比例。同時,也鼓勵退休人士考慮兼職工作,除了能緩解生活支出壓力,還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有助於逐步適應完全退休的生活型態。

星展銀行特別提醒退休族注重「心理安全感」的建構。該行指出,許多退休人士在退休初期會因沒有固定工作收入而感到不安,從習慣存錢轉變爲動用存款的狀態,往往令人無所適從。因此心態轉換格外重要,應以正面態度看待退休生活,安心享受過去辛勤工作與投資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