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主動式ETF優勢多 退休族理財新寵

主動式ETF除了產品多樣化外,透過經理人主動選股策略可增加投組靈活度與彈性,降低風險控管難度,另一方面,主動式ETF平均經理費、保管費較主動式共同基金低,可望成爲退休族理財新法寶。圖/本報資料照片

2030年全球主動式ETF規模預估

Brown Brothers Harriman調查顯示,高達97%的投資人計劃在2025年增加主動式ETF投資,投資標的以股票型、多重資產和固定收益ETF爲主;另外,調研機構BlackRock也預估,2030年全球主動ETF規模將突破4兆美元,佔整體ETF比重提升至16%。主動式ETF除了產品多樣化外,透過經理人主動選股策略可增加投組靈活度與彈性,降低風險控管難度,另一方面,主動式ETF平均經理費、保管費較主動式共同基金低,可望成爲退休族理財新法寶。

退休族該如何挑選主動型ETF產品,臺新全球龍頭成長主動式ETF基金(00986A)經理人蘇聖峰表示,近年龍頭企業憑藉其規模優勢和創新能力,及穩健的獲利與財務體質,在面對市場風險和科技變革時,展現護城河的韌性及強勁的成長力,長期投資價值看好。

據統計,自2020年以來的6個年度,大型成長股共有5個年度績效表現大勝小型股。此外,在對等關稅解放日後,美國經濟指標尚稱穩健,儘管川普的政策多變,但從企業獲利表現來看,科技七巨頭(Meta、亞馬遜、蘋果、Alphabet、輝達、特斯拉、微軟)財報及展望良好,印證龍頭企業的抗壓性,建議退休族優先佈局全球龍頭成長主動式ETF,一方面可掌握長線漲升行情,另一方面也提升資產防禦力。

摩根投信董事長唐德瑜表示,ETF在交易資訊透明度與費率優惠上較其他金融商品更友善,國人對科技股的投資興趣也比其他產業更高,更習慣用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所以「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ETF基金」的發行,將可同時滿足投資人對「追求超額回報」、「交易便利」與「成本效益」的多重期待。

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ETF基金基金經理人蓋欣聖表示,AI雖是現今科技的主流,佈局的重點會擴大到受惠於科技技術革命、而獲得額外成長動能的非科技企業;因爲在AI發展已滲透到各個領域的趨勢下,許多非科技相關企業也會加快自身的技術迭代,並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

野村投信全球整合投資方案部主管暨00980A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經理人遊景德分析表示,從中長線角度來看,臺股籌碼面尚未失序,加上AI產業明年展望持續樂觀的趨勢下,估計盤面縱有震盪藍籌績優業績股的下檔應有支撐。

不同傳統被動式ETF追蹤指數,主動式ETF由專業基金經理人依據特定投資目標與策略,以其靈活的投資策略和透明的資訊揭露,爲投資人提供了全新選擇,建議投資人不妨根據自身目標與風險承受度,適度投資組合納入主動式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