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交易背後的焦慮
(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9月25日簽署行政命令,批准了字節跳動公司將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和全球投資者的交易,暫時結束了美中這項爭議。但TikTok交易背後的科技與政治焦慮卻仍在持續發酵。
TikTok爭議的落幕是美中關係緩和的產物。從9月14、15日美中的馬德里會談,到19日川普和習近平的電話,到23日李強在聯合國說,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中國將不會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再到25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前,李強再次強調中美應該是朋友與夥伴,均可看到美中都有意緩和關係,爲即將來到的「川習會」鋪路。
更何況順勢讓出TikTok對中國也沒什麼損失。美國一些分析指出,TikTok最值錢的演算法還抓在中國手裡,所以中國並沒有讓步。況且現在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已把業務重心轉到AI,短影音的市場也早已一片紅海,這時用TikTok當籌碼,交換美國在關稅、半導體與臺灣問題上的讓步還蠻划算的。加上字節跳動在演算法執照費上還有頗豐的獲利。所以這個交易如果要說是雙贏,那就是中方贏,中方又贏。
但中國的大企業是另一種焦慮。因爲TikTok問題的起源是美國擔心個資外泄。而中國大企業到美國一定會蒐集商情,但在今天的氛圍下,這種正常商情的蒐集都會引起美國政府的關切。所以謹慎經營好政商關係是現在中企出海時彼此最常的提醒。
也有分析指出,TikTok問題其實不是個資外泄,而是話語權的掌握,這是美國一定要抓在手裡的。但話語權轉移,是從中國轉移到誰手裡?猶太人。因爲接手TikTok的甲骨文等集團都是猶太人,且跟以色列關係密切。所以TikTok美國版的言論風向,以及美國媒體的生態圈已逐漸倒向以色列。這會引起什麼連鎖反應也值得關切。
在科技面也有很多焦慮。一些人擔心,美國向中國租用演算法,將來中國會負責美國TikTok的演算法更新嗎?美國以外的他國觀衆可以訂閱美國版TikTok,或在美國版TikTok上留言評論嗎?如果他國觀衆不得進入,美國人還願意繼續使用TikTok嗎?
美國研究發現,2022年以來,雖然TikTok仍是大家最喜愛的短影音載體,但觀衆停留在TikTok的時間已愈來愈少,停留在IG的時間愈來愈多。美國人接手後,會不會是TikTok走下坡的開始?
更值得關注的是TikTok所代表的新媒體現象。川普在選舉時,用TikTok幫他造勢,印尼的普拉博沃、菲律賓的小馬可仕也都透過TikTok重新包裝形象而在選舉獲勝,所以政治人物不想禁TikTok。
但許多學者則唏噓,短影音的新媒體盛行,人人走短線拚流量,將再也見不到蘇格拉底式的深層思辨了。然唏噓歸唏噓,還是要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新現象,以及其對人們的行爲模式與政治過程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TikTok之後當然還會有別的短影音平臺,所以這一切都還只是問題的開始。(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