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抱怨關稅?當年自己推的政策,今天還怪中國不給面子!

特朗普又語出驚人!這一次,他把未能達成TikTok協議的鍋甩到了“關稅”上,說什麼“如果不是美國加徵關稅,中國早就同意了”。這句話一出,網友們的下巴差點沒驚掉:這邏輯,真是讓人一頭霧水。

關稅這事,明明是特朗普任內自己一手推動的,現在怎麼反倒成了談判失敗的理由?更離譜的是,他還在記者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降低點關稅,“15分鐘後中國就同意了協議”。這話聽得人直冒問號:特朗普是覺得中國是三歲小孩兒嗎?

這場政治秀背後,藏着怎樣的“潛臺詞”?

一、特朗普的“關稅神邏輯”,到底誰信?特朗普這次放話的時間點非常微妙:2025年,距離他卸任總統已經過去了四年多,但他依然試圖把未完成的TikTok協議,歸咎於中國和“關稅”。先不說這話聽起來多麼荒謬,單就“關稅”這個點,特朗普的邏輯就已經讓人摸不着頭腦。

回顧一下當年的情況:2018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加徵關稅行動,涵蓋了鋼鐵、鋁、電子產品等多個領域。按他的說法,“關稅是爲了讓中國讓步”,可結果呢?中國非但沒有屈服,反而通過一系列政策調整,將國內供應鏈的自主能力大幅提升。

到2020年,特朗普聲稱“要封禁TikTok”,理由是數據安全問題,但核心顯然還是政治博弈的一部分。這裡問題來了:關稅和TikTok協議到底有什麼關係?特朗普現在的說辭,聽起來更像是在爲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更搞笑的是,他居然說“如果降低點關稅,15分鐘後中國就同意了協議”。這簡直像是打開了平行宇宙的大門:特朗普是真的覺得中美貿易博弈可以靠“嘴炮”解決嗎?要知道,關稅是兩國經濟博弈的核心工具之一,任何調整都需要經過複雜的評估和談判,絕不可能像他描述的那麼簡單粗暴。

這話一出,網友們紛紛吐槽:“特朗普這是在給自己加戲吧?”

二、加徵關稅的後果,真的是誰輸誰贏?特朗普當年推行的關稅政策,可謂是“大刀闊斧”,但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因爲關稅政策額外支付了超過800億美元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這些關稅並沒有帶來特朗普期待的“製造業迴流”,反而讓中美兩國的商品流通成本大幅增加。

而中國呢?在特朗普的關稅攻勢下,迅速調整了策略:一方面加強了國內供應鏈的自主建設,特別是在芯片、電子產品等領域;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比如與歐洲、東南亞簽署的多個雙邊協議。到2023年,中國的出口總額反而創下新高,而美國則因爲通脹和供應鏈問題,陷入了經濟壓力的泥潭。

換句話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沒有“打疼”中國,反而讓美國自己吃了苦頭。現在他再把關稅拿出來說事,難免讓人覺得是在“甩鍋”。更何況,TikTok協議本身就和關稅沒有直接聯繫,特朗普這波操作,怎麼看都像是在“自挖坑”。

三、特朗普的“政治秀”,到底想掩蓋什麼?其實,特朗普的這番言論背後,隱藏着一個更深層次的邏輯:他試圖把失敗的責任,轉移到中國身上。畢竟,特朗普一貫喜歡用“對外強硬”的姿態來吸引眼球,而關稅正是他任內最重要的“政治工具”之一。

但問題是,關稅政策的失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美國GDP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了對中國經濟的打擊。而TikTok協議的流產,更是因爲特朗普政府內部意見不統一,再加上中國方面對數據主權的堅定立場,導致談判一再受挫。

所以,特朗普這番“如果不是關稅”的言論,實際上是在爲自己當年的決策錯誤開脫。他希望通過塑造“中國反悔”的形象,來掩蓋自己在談判桌上缺乏足夠籌碼的事實。這種操作,確實符合他一貫的風格:把失敗包裝成“差一點就成功”的故事,然後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

四、網友怎麼看?這波騷操作槽點滿滿特朗普的這番言論一出,網友們的反應可以用“羣嘲”來形容。有網友調侃:“特朗普這邏輯,像極了打麻將輸了怪牌不好。”還有人說:“關稅就是特朗普的萬能藉口,失敗了怪關稅,成功了說自己厲害。”甚至還有網友直接指出:“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就是用關稅包裝的‘自嗨’劇本。”

更有趣的是,這番言論在美國國內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些支持特朗普的保守派媒體試圖爲他辯解,稱“關稅確實對中國有威懾力”,但更多的經濟學家則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典型案例。可以說,這場“關稅口水戰”,不僅沒有爲特朗普加分,反而讓他的政治形象更加尷尬。

結語特朗普的這番言論,是他一貫風格的延續:簡單粗暴地甩鍋,同時試圖通過“強硬”姿態爲自己加分。但現實是殘酷的,關稅政策的失敗、TikTok協議的流產,早已成爲他政治生涯中的“黑歷史”。無論他如何辯解,事實都擺在那裡——中美貿易博弈,不可能靠“嘴炮”解決,關稅也不是萬能的“殺手鐗”。

最後,不妨留一個問題給大家:特朗普的這波“自我打臉”操作,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