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特朗普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道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1日發表題爲《美國40年來最令人震驚的經濟失敗之一:唐納德·特朗普的恐嚇策略可能讓美國人變得更窮更孤立》的文章,作者爲安布羅斯·埃文斯-普里查德。文章編譯如下:

唐納德·特朗普造就了他的第一個全球和平協議。中日韓三國在多年貿易爭端後握手言歡,承諾加深關係並且相當於在中國領導下重組亞洲和全球貿易體系。

在亞洲各大報紙頭版刊登的照片——儘管在美國幾乎沒引起注意——顯示這三個經濟大國的經貿部長手拉手集體表態,顯示出亞洲的不馴。

這是我報道國際事務40多年來目睹的美國最驚人的經濟失敗之一。特朗普的“解放日”是一把雙刃劍。

各國合作應對貿易戰

薩塞克斯大學英國貿易政策觀察組織負責人邁克爾·貢肖雷克說:“無論意圖和目的如何,美國眼下在貿易方面都是一個無賴國家。”

他說:“我不認爲正在發生一場全球貿易戰。美國正在與所有國家打貿易戰,但其他國家渴望進一步合作。”負責貿易的歐盟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最近訪問北京,探討中歐如何解決分歧以重塑全球貿易。

這在幾周前還不可想象,當時歐盟委員會的口頭禪是供應鏈“去風險”,雙方在歐盟對電動車徵收關稅問題上劍拔弩張。

中國對歐盟針對其貿易開展全面調查仍耿耿於懷。歐盟也對中國出口充斥其市場心存芥蒂——這已經使中國對歐洲的結構性貿易順差超過3000億歐元。但雙方現在都要面對一個更大的敵人。

特朗普貿易時代與20世紀30年代初有本質不同,原因是:第一,當時世界的一體化程度低得多(貿易僅佔美國GDP的2%),而且美國在國會通過《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後進一步退回到保護主義集團或半封閉狀態;第二,美聯儲在兩次大戰之間實施的金本位制迫使美國貨幣供應收縮25%,把所有人推入債務通縮,使情況變得無比糟糕。

這一次,更強烈的反應是試圖挽救佔世界經濟總量80%的開放貿易,讓美國因爲自己的荒謬之舉自作自受。

法院無力約束徵稅權

特朗普的關稅當然違憲。憲法第一條款賦予國會獨有的權力,“規定並徵收稅金、捐稅、關稅和其他賦稅”。

起草者擔心,如果總統有了獨立的收入來源,就會滑向君主制,正如查理一世在17世紀30年代擴大並濫用“戰爭緊急情況”收取“船稅”。

國會通過各種法案把一些稅權授予白宮,這大多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但只用於有限目的。特朗普濫用這些權力的方式與斯圖亞特王朝的君主如出一轍:沒錯,通過聲稱存在緊急情況,比如杜撰的芬太尼問題和來自加拿大的移民。數據表明,對加拿大來說,美國纔是芬太尼、移民和非法槍支的淨出口國。

一些共和黨人對此頗有微詞。衆議員唐·培根上週說,國會“犯了一個錯誤”,給總統太多提高關稅的權力。他說:“我們有財權,我認爲我們應該讓衆議院重新掌握這些權力。”

我也不指望最高法院能限制特朗普,因爲這個機構本身現在也被拿破崙主義的“單一行政權理論”所掌控。

或推高經濟衰退風險

我們將在2日得知“解放日”關稅是像特朗普情緒不佳時所說的涵蓋“所有國家”,還是如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所說只針對“骯髒15”經濟體。

特朗普的貿易專家彼得·納瓦羅說,該計劃將在未來十年收到6萬億美元關稅——他稱之爲收入,這個說法很能說明問題。

如果每年要收6000億美元,那將是佔GDP2%的收縮性衝擊,除非通過減稅立即予以抵消。

這將導致尼克松時期的滯脹,採取尼克松式的價格控制將成爲合乎邏輯的下一步舉措,以防通脹心態像上世紀70年代末那樣根深蒂固,尤其是鑑於特朗普幾乎肯定會試圖脅迫美聯儲遷就他的經濟冒險主義。

納瓦羅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用美國製造取代進口將會失敗,外國公司也不會把工廠大規模遷到美國。特朗普關稅不是迫使自由貿易互惠的談判籌碼。它們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種可以追溯到1890年麥金利關稅的收入來源——變得更加明智的威廉·麥金利總統後悔實施了這項關稅。

美國去年的平均關稅約爲2.5%。摩根大通預計,這一數字將猛增大約20個百分點,把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推至40%。高盛公司說,如果特朗普在增值稅問題上攻其要害,對歐洲進口商品徵收的實際總關稅可能升至36%。這甚至將迫使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做出重大反擊——隨着特朗普聲稱對“升級優勢”的病態需要,這也將引發一場針鋒相對的惡性循環。(編譯/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