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預算200億挹注高等教育 教團憂心恐非持續性政策
教育部於「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下,編列「強化高教人才培育」項目獲配特別預算200億。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今召開院會,教育部於「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下,編列「強化高教人才培育」項目獲配特別預算200億,將用於提升大專校院校務經營補助;再者,也將協助大學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與研究條件,提升人才延攬。但高教工會指出,特別預算非常態性的經費,應有一常態、穩定的財政提升方法併合理挹注高等教育。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教育部嘗試緩解學雜費上漲、教職員薪資合理提升,確實是進步國家應有的作爲,但此爲特別預算,就代表非常態資金、不確定性較高,教育部的舉措能不能常態延續,不免讓人起疑慮。畢竟過去也曾發生,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提升教師鐘點費、薪資,但學校因憂心補助款無法長久而不做爲,代表只要經費非穩定,各種行政目標就會打折。
林柏儀也談到,政府長久以來都希望能與企業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品質或資源。但企業的思維終究以營利爲先,不會優先挹注於長期性的項目,如關注應用科學而非基礎科學,但學界都知道,要有科研進展,基礎與應用研究一樣重要。
林柏儀建議,較正確的做法應是提升企業的基本利得稅收,如營利事業稅、證券交易稅等,合理徵收並挹注於高等教育,纔是常態穩定財政的作爲,且政府現在就能做。
教育部今天於行政院會時表示,面對國際局勢的劇烈變動,透過特別預算即時挹注,確保高等教育體系的永續發展。教育部獲配200億,將提升大專校院校務經營補助方案,穩定學校營運、減輕負擔,確保各校於國際局勢所帶來的財務壓力下,無需透過調漲學雜費來維持運營,預估每年可照顧91萬名學生。
教育部也指出,特別預算也將用於支持高教與產業合作共培人才方案,以此強化人才競爭力。我國教研人員薪資待遇普遍缺乏競爭力,透過特別預算,協助大學得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與研究條件,提升我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的優勢,進而補強大專校院教研量能。另外,政府與企業將共同挹注大學相關資金,精進產學合作教學,推動高教與產業實務接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