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條例挹注健保200億 5大醫團認不足:提升至500億
行政院上月底通過規模新臺幣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將有20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因應關稅等國際情勢,行政院上月通過規模新臺幣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將有20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臺灣醫院協會 、醫師公會全聯會等5大醫事團隊今(20日)發出聲明,肯定特別條例的提出,但仍認爲200億的金額不足夠,呼籲提高健保基金的預算配比至500億,以呼應健康臺灣政策願景。
臺灣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聯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私立醫療院所協會、臺灣醫務管理學會今指出,特別條例中有關醫療相關資源的編列,仍明顯不足以支應當前醫療體系所承受的嚴峻壓力,無法有效因應長期健保點值徧低,導致醫護人力吃緊與進口藥品、醫材成本上漲等急迫問題。爲建構真正具備韌性與永續性的健康臺灣,急需在特別預算中顯著提升醫療與健保基金的配置比例。
聲明指出,賴清德總統爲首位具有醫師專業背景的國家領導人,上任後即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全面推動擴大癌症篩檢、百億癌藥基金、長照3.0升級、健保財務改革等重大政策,體現醫師總統對國人健康的重視與醫界厚望;然而,在制度推進之際,健保財務長期結構性赤字未解、醫護第一線現場人力持續短缺及急、重、難、罕症醫師離開醫院,醫護負擔日益沉重,若未適當加碼投入,將可能削弱改革動能,讓醫療韌性淪爲空談。
在當前國際形勢中,美中科技對峙、烏俄戰爭延宕與川普政策不確定性交織,導致全球供應鏈與關稅政策高度波動,臺灣作爲全球產業鏈樞紐,首當其衝。美國關稅政策(目前預估最低10%起跳)必定延伸至醫藥原物料與醫療設備,將使健保支出壓力倍增。經檢視行政院及立院朝野黨團版本,健保基金編列仍顯不足,行政院版本僅編列200億元(佔比不到5%),民衆黨版本雖提高至370億元(約佔9%),但對人口嚴重老化、服務需求急遽上升、醫護人力流失與進口藥品物價齊漲等多重衝擊,目前規劃規模恐難跟上實際需求,更遑論是否可撐起國民健康照護體系。
醫界團體重申,健康不是成本,是國力的基礎。醫療韌性早已是各國強化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戰略之一,特別預算應以照顧民生爲首務,單以4.8%比例投入國民健康,遠不足以支應現實挑戰。醫界五大團體一致主張,應將健保基金特別預算調升到至少500億元,佔比不低於12%,以呼應健康臺灣政策願景,穩固改革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