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治”融合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楓”景 新疆精河縣法學會推動基層服務站點入駐綜治中心

記者|李卓謙

責編|李旭

通訊員|史顏文

正文共2096個字,預計閱讀需6分鐘▼

“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讓我的事情有了着落!”6月29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綜治中心,居民王某握着法學諮詢專家的手連連道謝。

2024年10月,王某與趙某就房屋買賣達成協議,趙某分兩次向王某付清房屋尾款,但是第二筆尾款遲遲沒有支付,王某遂向精河縣綜治中心求助。

精河縣法學會在綜治中心輪駐的法學諮詢專家接到訴求後,當即聯繫趙某瞭解情況,原來,趙某並非想賴賬,他這半年生意虧本,確實拿不出錢。專家瞅準雙方都有和解意願,便安排兩人坐下來細談。經過調解,趙某當場承諾,2025年11月底前將剩餘尾款湊齊,兩家人重歸於好。

這一案例,正是精河縣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入駐綜治中心後,以法治力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生動實踐。

2025年5月,精河縣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正式入駐縣綜治中心。精河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那·巴衣爾達拉表示,這一重要舉措標誌着精河縣在推進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治化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旨在整合法治資源,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探索“智”與“治”融合,打造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楓”景,爲羣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目前,精河縣法學會在打造縣級綜治中心法學會“常駐+輪駐”示範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標準化工作模式,在各鄉鎮、村(社區)進行復制推廣,推動法治資源直達基層“最後一公里”,實現治理觸角全域延伸。

多維發力實現法律需求精準響應

精河縣綜治中心以1700平方米的標準化場地爲依託,設置了580平方米羣衆服務接待大廳,整合了人社、住建、農業農村等14個信訪接待部門,設立了紀檢接訪室、“三調聯動”工作室、勞動仲裁庭、心理諮詢室、婦女兒童維權室等11個功能室,組建了668人的專業化人民調解員隊伍,配套了18項閉環工作機制,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真正讓羣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即可解決訴求。

精河縣法學會在綜治中心設有120平方米的專屬功能區,精選30名政治素養過硬、實務經驗豐富的法學會會員與資深法律工作者組成常駐團隊,同時組建法學諮詢專家庫,以“輪駐+隨駐”方式開展服務。通過“法學專家+矛盾調解”標準化流程,覆蓋法律諮詢、糾紛調解、法律論證等全環節,實現人力資源與治理需求的精準對接。

同時,精河縣法學會還創新“點單式”服務模式,通過“線下常駐+雲端值守”雙邊發力,配置覆蓋民商事、刑事、行政等法律領域的專家團隊,羣衆不僅可以在綜治中心進行現場諮詢,還可以通過電話點單、線上諮詢等方式獲取服務,實現法律需求的精準響應。

自入駐以來,精河縣法學會共接待點單30餘件、法律援助78件,挽回經濟損失17.9萬元;開展“空中法治講堂”宣傳20餘次,信息化平臺提供查詢、調解預約等服務40餘次,法治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精河縣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黃建表示,精河縣法學會將綜治中心作爲法學法律工作者服務基層的實踐基地,除了拓寬隊伍梯隊,持續吸納年輕優秀法律人才在綜治中心常駐或輪駐外,還積極深化實踐鍛鍊,組織會員定期參與調解、諮詢、普法等一線工作,圍繞基層治理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討、案例覆盤,推動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除此之外,還構建了成長體系,建立優秀法學人才庫,通過“老帶新”“案例教學”等模式,培育懂法律、懂基層、懂治理的複合型法治人才,爲基層治理注入人才動能。

全鏈條服務推動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7月2日,4名滿面愁容的工人代表攥着厚厚的賬目清單,來到精河縣綜治中心,他們是代表工友們解決欠薪問題,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精河縣綜治中心接到問題訴求後,及時安排法學會駐站專家與工人代表進行對接,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開展專業諮詢和幫助。

經瞭解,這些工人受僱於精河縣一家化工公司,參與了某錳業公司的合作項目。當初兩家公司承諾一起給工人發工資,可工程幹完了,兩家公司卻因爲算賬的事鬧翻了,130多名工人的200多萬元工資久拖未發。

爲了妥善化解這起糾紛,精河縣法學會聯合綜治中心啓動協調聯動機制,邀請精河縣人民檢察院輪值檢察官和精河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等參與調解,同時把兩家公司的股東和工人代表都請到一起,面對面坐下溝通。

經過幾輪溝通,兩家公司終於達成一致意見,與工人代表簽訂付款協議,保證3個月內把拖欠的工資全額付清。看到工資有了着落,4名工人代表終於鬆了口氣。

黃建介紹,精河縣法學會全方位融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構建了“前端預防—中段化解—後端治理”全鏈條服務體系。

法學會常駐團隊及法學諮詢專家以特邀調解員或專業顧問身份參與土地權屬爭議、涉法涉訴案件、勞動權益糾紛等專業性矛盾調處,提供精準法律解決方案,提升調解公信力。針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一方面開展法律評估與釋法疏導,引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另一方面聯合相關單位部門開展聯合調解,提升化解質效。同時,定期梳理疑難案件,組織專家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重點領域排查,針對複雜糾紛,由法學會主要負責同志牽頭開展多輪研判,形成源頭治理建議報告,既解決羣衆訴求,又爲同類問題提供了化解範式。

自入駐以來,精河縣法學會累計參與矛盾糾紛調解116件,成功化解111件,化解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