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籲:整並4大基金成立主權基金

▲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座談會,探討設立主權基金的可能性及運作模式。(圖/上市櫃公司協會提供)

記者潘姿吟/綜合報導

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11日舉行座談會,聚焦臺灣設立主權基金的可行性與未來運作模式。會議中,與會專家指出,臺灣擁有全球第六高的外匯存底,以及龐大的退休、勞保、勞退和中華郵政等四大基金,爲主權基金提供雄厚條件,因此,一致認爲臺灣具備成立主權基金的堅實條件,呼籲政府積極推動,爲產業轉型與國際競爭力注入新動能。

這場由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的座談會,專家們齊聚一堂,深入探討臺灣設立主權基金的可能性及其未來運作模式。與會者包括政治大學前校長周行一、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中華郵政前董事長及永豐金控前董事長翁文祺、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及臺大商研所兼任教授林家振,以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等多位專家。

協會創辦人施明豪指出,臺灣擁有全球第六高的外匯存底,以及雄厚的投資資金,具備成立主權基金的條件。他提到,臺灣優秀企業如臺積電、臺達電等,外資法人股東佔比超過七成,顯示臺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施明豪認爲,若能成立主權基金,不僅能支持臺灣企業走向國際化,更可在AI等新興領域提供資金助力,尤其美國是AI市場的核心,早期投資將對後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他舉例中東國家透過主權基金吸引AI大廠合作,並以資本與技術驅動產業鏈發展,展現主權基金在促進科技產業上的潛力。施明豪建議,臺灣可以整合四大基金——退休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及中華郵政基金,共同組成臺灣主權基金。不僅能提升資金規模,也能透過國際專業投資機構的操盤經驗,提升投資績效。

針對目前國內基金管理模式,施明豪提出改革建議。他指出,過去國內基金曾爆出操盤舞弊案件,未來主權基金應提高透明度並朝國際化發展。他建議採用市場化薪資制度,吸引國際專業人才來管理基金,進一步強化運作效率。

此外,施明豪提到,臺灣主權基金還可與其他國家合作,參考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提出的美日主權基金構想,規模達3000億美元。臺灣可考慮與美國、日本等國合作成立臺美或臺日主權基金,同時參與投資國外主權基金,以累積實務經驗並學習國際操作模式,爲未來發展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