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成立主權基金 林佳龍:臺美互相投資會更有韌性

崔慈悌攝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週年演說中宣佈將成立主權基金,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表示,臺美產業互惠互補,賴總統提及要成立「主權基金」,這不只是科技與人才合作,若能互相投資,臺美關係將會更有韌性,在半導體、能源、AI、機器人與量子科技也都充滿機會。

林佳龍今天下午與媒體茶敘,並針對過去一年的成績和未來的展望進行說明。林佳龍指出,去年520,賴總統請他擔任外交部長,希望未來外交部的重點工作,就是歸納爲價值外交,以及經濟日不落國,這是賴總統的施政理念。

爲具體落實,他說,他將這些理念進一步提出「總合外交」的概念,並發展出「三鏈戰略」。賴在就職演說中提出的願景「臺灣新世界,世界新臺灣」就作爲「總合外交」的指導。

林佳龍說明,其中「價值外交」是全球民主價值鏈,讓臺灣更具民主韌性;「同盟外交」是讓臺灣更安全,因爲臺灣佔據第一島鏈關鍵戰略位置,若中共突破第一島鏈,美中可能直接衝突;「經濟外交」則是紅色供應鏈與非紅供應鏈的競爭,讓臺灣更不可或缺。

對於美國川普政府推動美國製造,林佳龍強調,當然不可能每個產品都在美國製造,美國的重點是放在半導體和AI產業,另外在國防產業、無人機、低軌衛星等方面,臺美也都有分工合作的關係。

他說,臺美產業互惠互補,在臺積電、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天然氣投資都有交集,賴總統就職週年談話提及要成立主權基金,這不只是科技與人才合作,若能互相投資,臺美關係將更有韌性,也讓半導體、能源、AI、機器人與量子科技都充滿機會。

但除了在美國製造外,林佳龍表示,臺美簽有「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架構」(EPPD),有些產業,可以在第三地發展,像是菲律賓、瓜地馬拉、巴拉圭,都是臺美合作很重要的第三國,目前臺商因爲關稅需要轉移生產基地,菲律賓就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