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5%或25%?他揭這些原因 關稅掀牌後臺股恐大逃殺
臺美關稅談判僵局仍未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隨着美國對等關稅談判最後期限在8月1日到來,臺美協商結果備受市場矚目,外界對臺灣最終適用稅率不斷猜測,預期可能落在日本15%與韓國25%之間。不過,有分析師提醒,目前情勢並不樂觀,臺美談判陷入僵局,若最終公佈的稅率未達市場預期,臺股可能大逃殺,建議投資人可審慎減碼,避免被突如其來的波動波及。
據外媒報導,目前臺美關稅談判進展緩慢,美方僅提出「給予最佳關稅待遇」的說法,卻未具體列出稅率,並且要求臺灣必須比照日本,加碼投資美國。消息人士指出,臺灣內部研判稅率可能接近日本的15%,但美方已將日本對美國的5500億美元投資視爲基準,也因此要求臺灣「補足差距」,導致臺美談判僵局難解。
摩爾投顧分析師陳冠廷指出,雖然歐盟與日本的經濟規模遠大於臺灣,但臺灣對美貿易順差爲739億美元,高於日本的685億美元。若美方僅以貿易順差數字爲依據,臺灣是否有能力像日本那樣承諾5千億美元以上的投資規模,難道臺灣得投資更多、買更多,纔有機會比照辦理?
陳冠廷也提醒,臺灣原本就面臨比日本與歐盟更高的對等關稅門檻,要談出與日歐等相同的15%稅率並不容易。川普日前放話,對未與美達成協議的國家將徵收15%至20%關稅,他解讀,這番言論主要針對與美國貿易往來不多的小型經濟體,應不包括臺灣,若臺美協議不如預期,政府一定會全力,跟美國爭取更好條件。
面對這場不確定性高的談判,陳冠廷直言,臺灣關稅出來一開始數字若不漂亮,臺股肯定會先跌再說,若投資人不想賭的話,應在結果揭曉前適度減碼,汰弱留強,即便協議結果樂觀,臺股直接噴出,再進場也來得及,「千萬不要預設立場」,保持靈活應對的投資策略纔是關鍵。
他也看好AI長期需求趨勢依舊強勁,臺灣爲全球供應鏈核心,將是這波產業成長的最大受惠者。
◎免責聲明:本文的個股、ETF與專家觀點,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