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不及格」!謝金河曝關稅砍到15% 最後2大殺手鐗
謝金河認爲,臺灣後續關稅談判面臨三大壓力。(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日前宣佈,對臺灣實施的對等關稅稅率由原本的32%調降至20%。對此,總統賴清德表示,20%僅爲「暫時性稅率」,若未來雙方達成協議,仍有機會再調降。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分析,若臺灣想比照日韓將稅率壓低至15%,恐需大幅讓步,不僅要全面開放市場,還得對美投資一筆大數字。他並點出談判後續面臨的三大潛在壓力。
謝金河在臉書以「看清楚川普的關稅遊戲規則」爲題發文指出,與日本、南韓已談成15%相比,臺灣的20%稅率確實不及格,甚至高於泰國、印尼與菲律賓的19%。不過他強調,臺灣目前的20%仍屬「暫定」,也就是還沒有定錨。
他進一步解釋,日本、南韓是「淨額」,而臺灣是「毛額」,日本、南韓對美國產品進口關稅都降到零,也就是完全開放市場,同時,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南韓3500加1000億美元,其中的3500億美元是川普指定的項目。
謝金河分析,臺灣此次採取的策略,是將對等關稅與更具影響力的「232條款」綁在一起談,雖避免陷入「一頭牛被剝兩次皮」的窘境,但也提高了談判的難度。
他認爲,未來臺灣將面臨三大壓力,第一,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高於日本的685億、南韓的660億以及加拿大的623億美元。
第二,臺灣半導體去年出口至美國金額達309億美元,佔比40.3%,遠超馬來西亞的15.1%,南韓的11.4%。
第三,臺灣資通訊產品對美出口佔比高達61.01%,後面這兩項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對等關稅。
他強調,臺灣談判重心放在「232條款」方向正確,但若要將稅率降至15%,可能要完全開放市場,並對美國投資一筆大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