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紡再收千萬罰單 七年財務造假致退市,數萬股民深套其中

2025年1月24日,*ST新紡(原河南新野紡織,退市前代碼002087)發佈公告稱,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因連續七年財務造假被坐實,合計處以1250萬元罰款。這一紙罰單,不僅揭開公司長達七年的系統性造假黑幕,更將數萬投資者因信披違規蒙受鉅額虧損的維權問題推向臺前。

七年財務造假坐實 退市危機早有伏筆

證監會調查顯示,2016年至2022年期間,*ST新紡通過虛增/虛減營收、調節成本、虛構存貨及研發費用等四大手段,連續七年編制虛假年報。這一長期造假鏈條直接導致公司2023年4月爆出存貨賬實不符的“黑天鵝”事件:其2021年末43億元淨資產被調減至7億元,縮水超八成,股價隨即開啓連續跌停模式。

事實上,此次處罰僅是公司信披違規的延續。早在2023年4月26日,因審計機構對其2022年報出具“無法表示意見”並提示持續經營風險,深交所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4年3月23日,公司再因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至2024年5月29日,因淨資產爲負且年報審計問題未解,深交所決定終止其上市,股票於6月28日正式摘牌,轉入新三板後代碼變更爲“400218”(簡稱新紡3)。

股民索賠窗口開啓 訴訟時效倒計時

隨着行政處罰落地,受損投資者索賠迎來關鍵節點。專業律師指出,根據證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凡在2017年4月20日至2023年4月26日期間買入*ST新紡股票,並在2023年4月27日及之後賣出或仍持有的虧損投資者,均可通過法律途徑索賠。目前,投資快報維權平臺已開通專項申報通道,受損股民關注微信公衆號“投資快報”,點擊右側“股民維權”欄目即可提交材料。

值得關注的是,該案訴訟時效自2025年1月24日行政處罰下達起計算,三年內有效。法律人士特別提醒,儘管退市公司仍須承擔賠償責任,但投資者需儘早登記以鎖定索賠資格,避免因證據滅失或主體資格瑕疵喪失追償機會。

退市企業責任難逃 投資者需主動維權

從巔峰時期的百億市值到退市時市值不足10億元,*ST新紡的崩塌軌跡暴露出上市公司治理頑疾。數據顯示,其股價自2023年4月27日爆雷後累計跌幅超85%,數萬中小投資者深套其中。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千萬罰單雖對上市公司形成震懾,但投資者損失仍需通過民事訴訟填補。

目前,已有十餘家律師事務所介入該案集體訴訟籌備。法律界人士呼籲,投資者應打破“退市即免責”的認知誤區,充分利用證券集體訴訟制度,通過專業化維權平臺提高索賠效率。截至發稿,已有超3000名投資者通過投資快報維權通道提交資料,案件規模或創近年退市公司索賠新高。

(本文所述信息基於公開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維權需以司法認定爲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