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息紊亂 當心錯過長高黃金期
暑假作息大亂,孩子身高曲線恐受影響。醫師呼籲家長把握開學前檢查時機,及早關注孩子的成長與體重狀況。(禾馨醫療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要開學了,發現暑假2個月不見,有人長高、長胖,有的同學卻比小一新生還要矮?醫師表示,暑假作息紊亂,導致睡眠不足,可能讓孩子錯失最關鍵的成長黃金期,甚至體重大幅增加,提醒家長,把握女生14歲、男生16歲,骨板合起來之前,讓孩子早睡、多吃,才能長高、長壯。
「整個暑假都在熬夜打電動、滑手機,早上10點還爬不起來!」不少家長每到開學就感嘆,孩子作息徹底失控,回到班上甚至只有自己孩子沒有長高,每到開學,兒童成長科門診人數就暴增。
國泰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李翊誠表示,孩子出生後,成長最快的是第一年,一年可以長25公分;1~2歲,一年可長12.5公分;3歲後每年6~7公分;小學開始,每年約4~6公分,除非父母基因遺傳,在上述範圍內都算及格。
至於第二次大幅生長期,就是青春期!女生約8~13歲胸部發育,男生約9~14歲發育睾丸、變聲、長喉結等,當第二性徵開始發育,就是快速抽高期,平均一年可以長高6~8公分,甚至女生月經前一年以及男生變聲前後可達最大速率一年 8~10 公分。
所謂「青春期就不會再長高了」,絕對是錯誤迷思!李翊誠強調,希望長高,就要等青春期到來,否則就只能用兒童期的速度緩慢成長。女生約14歲前、男生約16歲前,骨齡就會閉合。
李翊誠建議,發育期把握早睡原則,小學生9點、國高中生10點前上牀,生長激素於夜晚10點半到11點開始分泌,錯過時間,想長高就難了,且每天應花30分鐘進行中強度以上的運動,如桌球、籃球或是跳繩,「做到喘纔有效」。
飲食營養更是要充足,建議早晚各一杯鮮奶、每餐蛋白質至少吃足一個掌心大小,他提醒,營養品不用特別補充,而是要多吃原型食物。
除了長不高,暑假「變胖」同樣不容忽視。禾馨醫療兒童成長特別門診醫師周祐羽表示,暑假後肥胖兒童明顯暴增,原因包括飲食不均,以零食、含糖飲料取代正餐、活動不足,整天黏着手機電腦,缺乏運動與日照、睡眠太少,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孩童日後肥胖風險高出2.9倍。建議家長,開學逐步協助孩子調整作息,如每天提早15~30分鐘上牀,避免睡前持續使用3C產品。
李翊誠指出,臨牀發現,長不高的原因扣除家族遺傳、以及發育較晚這2項就佔了6成,疾病因素則佔3成,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約佔1~3%,盛行率約4000分之1到萬分之1,成長曲線若「又矮又胖」,吃很好,卻長不高,就是典型內分泌問題。另外導致女生身材矮小合併性晚熟的「透納氏症」,盛行率比生長激素缺乏高,約2500分之1等,臨牀上可以施打生長激素合併性荷爾蒙補充,幫助身高成長。建議可至醫療機構進行醫學檢查,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