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4階調理 趕走月經週期紊亂

不少女性「經前症候羣」嚴重,可能出現胸悶、頭痛、拉肚子等症狀,中醫用藥會以清虛火、疏肝理氣爲主,消除經期前不舒服狀況;若是月經拖很久、週期延長,可能是黃體素不足導致,會以補腎陰用藥爲主。中藥行抓藥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不少女性面臨月經週期紊亂、經痛嚴重等困擾。一名32歲王小姐,近半年月經不規律,週期延長至35~45天以上,且經血量偏少,伴隨經痛與手腳冰冷而求助中醫。經中醫辨證,屬肝氣鬱結、脾腎不足體質,以中藥調理、鍼灸治療爲主,並配合「月經週期療法」分期調整。

迪化馬光診所院長周慧雯說明,正常月經週期約28~30天,前後可能加減7天,經期持續約5~7天。若月經提早或延後、經血量異常,排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器質性問題,大部分女性是因情緒壓力影響荷爾蒙波動,導致排卵週期不穩定。

月經週期又可分爲排卵期與月經期,正常排卵約14天后應來月經。中醫會測量基礎體溫,詢問病人排卵期分泌物、白帶狀況,判斷月經週期、體質、卵巢功能,並根據體溫變化診斷爲氣虛、血熱、腎陰虛、腎陽虛等,進而運用「月經週期療法」分階段給予不同中藥調理。

周慧雯說明,月經週期療法是依女性生理週期4階段分期調理。排卵期宜溫陽助排,支持排卵功能,提升受孕機會;經前期疏肝理氣,減緩經前乳脹、情緒不穩、腹痛等不適;經期間活血化瘀,幫助經血順利排出、減少瘀阻與疼痛;經後期養血滋陰,以修復子宮內膜,促進卵泡健康發育。

周慧雯指出,分期調理有助改善月經不調及經痛,部分個案可能提升受孕機率,療程一般約2至3個月,長則半年以上。以王小姐爲例,配合月經週期療法治療1個月後,經痛減輕、週期略縮短,3個月後周期趨於規律,約28至35天,6個月後經痛大幅改善。

臨牀上,不少女性「經前症候羣」嚴重,月經來的前1周,可能出現胸悶、頭痛、拉肚子等症狀。周慧雯表示,中醫用藥會以清虛火、疏肝理氣爲主,消除經期前不舒服狀況;若是月經拖很久、週期延長,可能是黃體素不足導致,會以補腎陰用藥爲主。

周慧雯提醒,若月經不規律或經痛,應與專業醫師討論,依個人狀況選擇合適治療方式。若月經長期不規律,仍需透過西醫檢查,排除多囊卵巢症候羣(PCOS)、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甲狀腺功能異常、高泌乳素血癥、卵巢早衰等可能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