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有脂肪肝更致命 醫揭5特徵:不理肝癌接着來
醫師提醒久坐不動、肌肉量低的人,即使體重不胖,仍可能因代謝異常而有脂肪肝。(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有些人不胖,健檢時卻發現有脂肪肝。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這些體重正常的瘦胖子,常有肌肉量低、內臟脂肪高、久坐、三餐不定、睡眠不足的特徵,導致代謝系統混亂,進而引發代謝異常的脂肪肝,是更危險的族羣,若不及時改善,恐一步步讓肝臟,走向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與肝癌。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粉專PO文表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肝臟出現脂肪肝,不只是體重或酒精,而是代謝系統開始出現錯亂,這稱爲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
張家銘指出,肝臟像一位不抱怨的倉管,當糖吃太多、油吃過量、壓力高、熬夜、久坐不動,全都送進肝臟處理,肝臟忙不過來時,就會先把脂肪存起來,脂肪肝就開始發展,初期可能只是稍微疲倦、右上腹悶悶的,或在健檢時發現肝功能指數輕微上升。
張家銘指出,很多人這時以爲只是肝臟比較胖,其實這是調整生活的最佳時機,因爲隨着時間累積,會出現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發炎的信號,一步步讓肝走向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與肝癌。
張家銘指出,這類體重正常,代謝功能卻異常相關脂肪肝病患者,外觀看起來瘦,但代謝系統早就亮紅燈,是最危險的族羣,因此不要用體重判斷肝的健康,要看生活方式是否真的代謝平衡。
張家銘建議要逆轉這類代謝異常的脂肪肝,要多吃對的食物,例如蔬菜、橄欖油、原型全谷、豆類、莓果、益生菌這類天然營養素,回到原型食物,就是讓身體自我修復的第一步。
此外,張家銘也建議平日養成先菜後飯的飲食習慣,每天站起來多走10分鐘,把含糖飲料,換成水或無糖茶,不僅血糖會平穩,也能慢慢改善脂肪肝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