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成新國病 拖延恐致癌
肝病防治基金會全國腹部超音波活動昨落幕,今年共5661名受檢者,其中3103人、超過54%民衆都被檢出有脂肪肝。(鄭鬱蓁攝)
脂肪肝恐成爲國人新國病!肝病防治基金會全國腹部超音波活動昨落幕,今年共5661名受檢者,其中3103人、超過54%民衆都被檢出有脂肪肝。醫師表示,脂肪肝最終可能釀成肝癌,40歲以下年輕族羣脂肪肝,將是肝癌防治關鍵。
肝基會2025年全臺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服務,共5661名受檢者,發現有異常者4614人,高達81.5%,其中,3103位受檢民衆有脂肪肝,佔了54.8%,佔異常原因最高比率。
其餘包括膽息肉有612人,其他腹部腫瘤(胰、脾、腎臟等)有98人,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胰、脾、腎囊腫與腎結石等其他問題有2149人;另1225人是良性肝腫瘤。
「脂肪肝已經成爲臺灣新國病!」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有脂肪肝的國人越來越多,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羣,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有糖尿病、肥胖等,日本及歐美也出現類似趨勢,與營養過剩、肥胖密切相關,不再只是單純的代謝問題,而是潛在的癌症風險因子。
楊培銘表示,一旦有脂肪肝就很容易進入「慢性肝病三部曲」,由單純脂肪肝惡化爲肝炎、進一步發展爲肝纖維化、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所幸透過早期篩檢與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逆轉。
健保署去年統計,依照醫師建議定期追蹤的病人,即使不幸罹患肝癌,約77%是在早期被發現,有很高機率可以根治或控制。楊培銘說,國人對於篩檢的意識不夠、病識感也不足,願意出來篩檢的人太少,他建議40歲以後,每年都應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