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酒也得脂肪肝!醫揭3主因:小心養出癌症
脂肪肝是很常見的肝臟疾病,但患者常疑惑,明明不喝酒、也沒大魚大肉,怎麼還是罹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脂肪肝是很常見的肝臟疾病,但患者常疑惑,明明不喝酒、也沒大魚大肉,怎麼還是罹病?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這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形成主要原因爲「吃多、糖多、少運動」。她並提到,長期未受控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會進展爲肝硬化,甚至有較高的肝癌風險,不可不慎。
關於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原因,醫師陳潔雯在粉專發文指出,若吃進過多熱量,特別是糖分(如含糖飲料、甜點)或精緻澱粉(如白麪包、白米飯),其會破壞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當身體細胞因對胰島素不敏感而無法完全消耗熱量,這些多餘的能量會經由糖質新生作用轉化爲脂肪,囤積在肝臟內。此外,久坐、不運動更讓肝臟內的脂肪無處可去,長期下來就形成脂肪肝。
陳潔雯進一步提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發展過程通常可分爲3階段。首先是單純性脂肪肝,也就是肝臟內有脂肪堆積,但無明顯炎症或細胞損傷;接着進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爲肝臟出現炎症和細胞損傷,並伴隨纖維化風險,若繼續惡化下去,可能導致肝功能不全;最後階段是肝硬化,肝臟逐漸喪失正常功能,並有較高肝癌風險。
至於該如何預防脂肪肝惡化?陳潔雯分享以下4招:
1、少吃多動:只要減少5~10%的體重就能顯著改善脂肪肝;另外,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搭配阻力訓練增強代謝。
2、調整飲食組成:地中海飲食是目前最推薦的飲食方式,包括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魚類、堅果,以及低升糖指數的蔬菜和水果。同時亦要減少糖分攝取,特別是避免含糖飲料和精緻澱粉。
3、補充維生素E:對於非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維生素E補充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肝損傷。但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引發其他問題。
4、藥物使用:目前部分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pioglitazone)或GLP-1受體激動劑(如 Liraglutide,俗稱瘦瘦筆),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療效。但這些藥物的使用需由專科醫師依據病情選擇,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服用。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