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少又常值班 屏北唯一小兒外科醫師「認值得」計劃做到70歲

屏北地區唯一的小兒外科醫師洪慶憲,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滿27年,現年63歲的他計劃爲兒童健康把關到70歲。(謝佳潾攝)

屏北地區唯一的小兒外科醫師洪慶憲,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滿27年,現年63歲的他計劃爲兒童健康把關到70歲。(謝佳潾攝)

屏北地區唯一的小兒外科醫師洪慶憲,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滿27年,現年63歲的他計劃爲兒童健康把關到70歲。(謝佳潾攝)

因收入少、值班多,目前全臺只剩73名小兒外科醫師,當中屏北地區唯一的小兒外科醫師洪慶憲,曾因工作太忙造成耳鳴而萌生離職想法,不過熱愛小孩的天性與行醫的使命,讓他堅持下來,至今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滿27年,現年63歲的他計劃爲兒童健康把關到70歲。

洪慶憲出身臺南農家,憑着勤學苦練考上醫學院當醫師,當時他認爲小兒外科範圍廣、加上又喜歡小孩,所以毅然決然選擇小兒外科,即使他的老師曾經告誡他、自己也曾因「職災」想放棄過,但回首30餘年的醫師生涯,他覺得能幾乎奉獻給小兒外科,非常值得。

洪慶憲笑說,當初選科時,老師拿着薪水條給他看、要他想清楚,他看到老師的薪水是住院醫師的3倍多,覺得很不錯,但老師告訴他,別科剛升職醫師的薪水都比他做10多年小兒外科主任醫師的多。雖然有老師的提醒,但洪慶憲仍一本初衷,一頭栽進小兒外科的領域,但隨後便體會到「現實的殘酷」。

洪慶憲指出,他剛入行時,臺灣出生率一年還有30多萬,所以如小兒疝氣等小刀就有固定的比例,他曾經一天開20多臺刀,但之後生育率逐年下降導致小刀變少,加上有產前超音波後,發現胎兒有狀況會流掉,所以連大刀也會變少,這一來收入大幅減少,除降低醫師選科意願外,醫院也請不了太多醫師,導致既有的醫師要天天值班。

「真的想過離職。」洪慶憲坦言,剛到屏基服務的那幾年,他幾乎天天值班,因爲只有他一個小兒外科醫師,期間雖有其他醫師入職,但都待沒幾年就離職,醫師來來去去最後還是剩下他一人,他曾經忙到耳鳴想離職,但「國家未來的棟樑還是要有人照顧」,所以還是選擇留下。

洪慶憲說,小兒外科真的很不討喜,除收入少骨科、整形外科好幾倍又工時長外,「手術不熟」也是原因之一,小兒外科與成人外科不一樣,不可以把小孩子當成大人縮影一樣開刀,小孩子的變化很大、術後處理也不一樣,加上有些先天疾病很罕見,所以「每碰到一次都好像是初學者」。

洪慶憲舉例,他在小兒外科服務27年,只做過5、6件「腹裂畸形」手術,相較其他外科醫師1周開5、6臺大腸癌的刀,小兒外科醫師碰到罕見疾病會有對手術不熟的挫敗感,所以他當年都請學長如有特殊的手術要通知他,讓他在旁觀摩學習。

在細數小兒外科的辛酸血淚後,洪慶憲還是開心道,選擇小兒外科讓他學到很多,也感受到很多溫馨,有位8歲男孩在開完盲腸炎後,拿自己存下的100塊零用錢買數顆櫻桃、放在用壁報紙做成的甜筒狀容器中,在回診的時候送給他,他真的很感動。

此外,洪慶憲也因此見證了少子化的具體影響,他說,以前最盛時期,他平均每月開5、60臺刀,寒暑假可能高達7、80臺,而今約剩10臺,但小兒外科是必要存在的,所以他計劃服務到70歲,也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讓新進醫師有意願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