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北唯一小兒外科醫師屏基27年洪慶憲為兒童健康把關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63歲洪慶憲,屏基服務27年,至今仍是屏北地區唯一小兒外科醫師,持續爲兒童健康把關,堪稱「國寶級」。記者劉星君/攝影

根據臺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統計,全臺僅73名小兒外科醫師臨牀。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63歲洪慶憲,屏基服務27年,至今仍是屏北地區唯一小兒外科醫師,持續爲兒童健康把關,堪稱「國寶級」。

不管是小兒疝氣、包皮、隱睾症、舌繫帶手術,還是先天無肛門、腸道閉鎖、先天畸形矯正等,手術需精細技術,更需要醫師熟悉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生理特點,洪慶憲說,小兒外科指18歲以下,需要開刀,除心臟、頭部、腦部或骨科,其他都是屬小兒外科領域。

洪慶憲說,當時他選擇小兒外科,那時的新生兒一年還有30幾萬人,開刀多,如今少子化,出生率下降到四成,加上產前超音波發達、3D、立體等,若發現產前有狀況,大多選擇流掉,大刀減少。

洪慶憲說,他剛到屏基時,小兒外科只有他一人,他幾乎天天值班,一個月只休兩個六日,後來雖有醫師來,但也是做沒多久就離職,就只有他做最久,堅持至今27年,有時候也會支援急診小朋友的開刀,當時一個月可以開5、60刀,最常開的是闌尾炎,全盛時期寒暑假會開到7、80臺,有時候假日帶家人去餐廳吃飯,會被緊急call回來到醫院開刀,小孩子的變化是很快速的。

洪慶憲說,遇過比較特別案例,像是腹裂畸形,懷孕在胚胎形成時,腸子跑出來在外面,須開刀處理,在屏基也碰過兩到三個案例;20多年前有遇到嘴巴內長畸胎瘤,幾乎半個頭大,就要靠小兒外科、婦產科、麻醉科,合作處理。無肛症也有碰過5、6個案例。

洪慶憲說,成爲小兒外科,從住院醫師做起三年一般外科訓練,三年小兒外科次專科訓練,養成需六年,小兒外科幾乎每天都不同,「每次碰到都很像是初學者」、「有些先天疾病很少見」,也會到外院去看特殊病例開刀學習。

小兒外科醫師人才面臨斷層,洪慶憲說,當初選擇小兒外科,他很喜歡小孩子,雖然薪水跟其他科的醫師比起來,不算多,但醫師這個工作,可以養家活口不成問題。

洪慶憲分享,他在從醫期間,曾收到一份特別禮物,一名8歲男孩因盲腸炎開刀,住院期間感受到醫師親切照顧,送一份禮物感謝他,小男孩用自己存下的100元零用錢買幾顆櫻桃,放在用壁報紙做成的個甜筒狀容器中,回診時送給他。洪慶憲說,他會繼續做,做到70歲。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63歲洪慶憲,屏基服務27年,至今仍是屏北地區唯一小兒外科醫師,持續爲兒童健康把關,堪稱「國寶級」。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63歲洪慶憲,屏基服務27年,至今仍是屏北地區唯一小兒外科醫師,持續爲兒童健康把關,堪稱「國寶級」。記者劉星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