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家長關切 中醫藥爲兒童青少年健康護航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 田曉航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如何用祖國醫學的智慧爲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3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圍繞“小眼鏡”、“小胖墩”、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等家長關心的問題,醫學專家詳解中醫藥防治方法。

減少“小眼鏡”

放眼四周,“小眼鏡”爲數不少,長期注視電子屏幕也把眼疲勞、乾眼等帶給了孩子,這讓廣大家長頗爲頭疼。

“中醫對近視有上千年的認識。”全國中醫藥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心主任亢澤峰說,在養成良好用眼習慣、改善用眼環境、科學驗光配鏡等基礎上,應用眼保健操、耳穴壓丸、撳針、鍼灸、刮痧等中醫適宜技術,可以有效防控近視發生發展。

以眼保健操爲例,亢澤峰介紹,這是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眼周穴位按摩技術,只有做好高質量的眼保健操才能發揮放鬆眼睛、減少調節滯後、改善視疲勞症狀、防控近視發生和發展的作用,這要求操作時全身放鬆,呼吸平穩,選穴準確,力度適中,按揉時感受到“酸、麻、脹、痛”的“得氣感”,且堅持每天操作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5分鐘。

而通過辨證應用相關中藥進行眼部燻蒸,能夠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調節淚液分泌,緩解眼部不適,改善乾澀、疲勞、異物感等症狀。亢澤峰說,可將菊花、決明子、枸杞子、桑葉等泡水加熱,利用其散發的熱氣燻蒸眼部,燻蒸後直接飲用茶湯。

防變“小胖墩”

專家介紹,小兒肥胖、超重一方面是先天因素導致的,與體質稟賦的特點有關,另一方面與飲食不節、缺乏運動、情志失調等後天因素有關。

不做“小胖墩”,如何預防和調養?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戎萍說,中醫講究飲食有節,兒童青少年應注意膳食平衡,養成良好用餐習慣,規律進食;同時可採用食療方法或中藥代茶飲,如以新鮮荷葉、薏苡仁、粳米熬粥給孩子間斷服用,或將荷葉、桑葉、澤瀉、山楂、決明子、枸杞子用開水浸泡10分鐘後,在一天內間斷代茶飲。

“古籍中的養生方法提到‘和於術數’‘不妄作勞’,這也體現了要有適度的運動。”戎萍說,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中醫導引法是較好選擇,但需持之以恆;兒童還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化解“壞情緒”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廣受關注。對這一問題,中醫有着系統而獨特的干預體系。

“中醫認爲兒童的情志問題與‘肝常有餘,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通過多維度調理能有效改善情緒問題。”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樑辰舉例說,對於輕中度情緒障礙,推薦將甘麥大棗粥作爲基礎食療方,配合每日晨起練習八段錦,還可採用推拿和耳穴療法;對於伴隨明顯症狀者,中醫強調辨證施治。

增強“小身板”

孩子長不高,有沒有辦法“拔一拔”?樑辰說,中醫認爲身高的增長關鍵在於“腎精充盛,脾胃健運”,因此,中醫調理往往從補腎和健脾入手,同時配合起居、運動等方面進行綜合干預。其中,開具方藥需要專業中醫師根據孩子的具體體質辨證使用;居家可應用食療方法,既安全又有效。

此外,專家介紹,中醫在脊柱側彎初期可通過手法調整、功能鍛鍊等方法進行干預;針對孩子體質虛弱、容易感冒咳嗽的情況,肺脾氣虛者可用黃芪、白朮、防風等熬粥或煲湯,氣陰兩虛者可用沙蔘、麥冬、山藥等熬粥或煲湯;中醫在性早熟干預方面也具有獨特優勢,副作用相對較小。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