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丨蘇丹局勢未到明朗時
【時事觀察】
原標題:蘇丹局勢未到明朗時
畢振山
持續近兩年的蘇丹衝突近日出現新動向。蘇丹武裝部隊在軍事上接連取得進展,而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則有意組建“平行政府”。有分析人士指出,蘇丹衝突雙方的策略選擇使該國面臨分裂風險,但戰場局勢依然膠着,未來衝突將以何種方式結束仍然有待觀察。
2023年4月,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爆發武裝衝突,戰火隨後蔓延至蘇丹其他地區。目前快速支援部隊主要佔據了蘇丹西部地區,喀土穆地區和達爾富爾地區的法希爾市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蘇丹武裝部隊當地時間2月23日宣佈,已經解除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對該國北科爾多凡州首府歐拜伊德市約22個月的圍困,並收復中部白尼羅州北部的吉泰納市。吉泰納市處於連接喀土穆與蘇丹南部和西部的交通要道上,自2023年底就一直處於快速支援部隊控制下。
而在2月初,蘇丹武裝部隊宣佈收復中部傑濟拉州的卡姆林市,並計劃由此北上,圍攻駐紮在喀土穆南部的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在喀土穆戰場,蘇丹武裝部隊解除了快速支援部隊對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的圍困,並控制了蘇丹最大煉油廠喀土穆煉油廠。
在蘇丹武裝部隊不斷宣佈取得勝利的同時,蘇丹主權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布爾漢宣佈將組建一個新政府來完成過渡任務。布爾漢說,除非蘇丹快速支援部隊放下武器並從其佔據的平民住宅和民用設施撤出,否則蘇丹武裝部隊不會與其進行談判。
面對蘇丹武裝部隊的行動,蘇丹快速支援部隊作出政治上的迴應。2月22日,快速支援部隊與其同盟政治力量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簽署政治憲章,計劃在快速支援部隊控制地區建立一個與蘇丹現政府“平行的政府”。
蘇丹武裝部隊一方此前曾多次批評肯尼亞支持快速支援部隊,並召回了蘇丹駐肯尼亞大使。2月24日,蘇丹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肯尼亞政府支持快速支援部隊及其同盟政治力量簽署政治憲章,認爲肯尼亞此舉無視國際法,嚴重損害了肯尼亞與蘇丹的雙邊關係。
有媒體分析認爲,蘇丹快速支援部隊決定另立政府,意味着蘇丹局勢從武裝衝突轉向了政治對抗。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那麼蘇丹可能會“利比亞化”,即出現由兩派軍事力量擁護的兩個政府,導致國家分裂。
事實上,蘇丹衝突近兩年來,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曾參與斡旋,試圖在蘇丹實現停火和政治對話。但是衝突雙方在戰場上沒有決出勝負,任何一方都不願停火和妥協。今年以來,聯合國、非盟等方都曾呼籲蘇丹在今年3月實現停火。非盟在2月19日發表聲明,敦促蘇丹衝突各方恢復和談,並開放更多人道主義走廊。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的表態來看,實現停火、恢復談判的可能性並不大。布爾漢表示,蘇丹武裝部隊的停火條件是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從喀土穆州、西科爾多凡州和達爾富爾地區撤軍併到指定地點集結。而快速支援部隊及其同盟力量的行動表明,西部達爾富爾地區可能會成爲其以後的長期基地。
不過,蘇丹是否會分裂爲兩部分現在還不好說。蘇丹武裝部隊的目標仍然是消滅快速支援部隊,今後戰場形勢走向將決定政治發展方向。除了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蘇丹其他政治和軍事力量作何選擇也關係着蘇丹的前途。與此同時,外部力量如何影響蘇丹局勢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量。如果有更多國家干預或者支持衝突一方,那麼局勢將進一步複雜化和長期化。
衝突久拖不決對平民來說無疑是災難的延續。截至目前,蘇丹衝突已造成約2.97萬人喪生。聯合國難民署2月25日發佈的報告稱,蘇丹衝突造成約129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約370萬人逃往鄰國避難。蘇丹總人口約5000萬,其中約一半人口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除此之外,蘇丹民衆還飽受霍亂、登革熱等疾病和自然災害的威脅。
目前,蘇丹政府已經將該國與乍得之間的阿德雷邊境口岸開放期限延長至5月,這有利於蘇丹民衆獲得外部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但是從長遠來看,和平纔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爭取在蘇丹衝突兩週年之際推動衝突雙方停火哪怕是暫時的停火。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