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兩條“線”牽涉中東局勢走向
畢振山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表示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後,法國外交部長巴羅稱計劃推動更多歐洲國家跟進。美國方面則表示,將有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在分析人士看來,部分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意在施壓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行動,但歐洲內部在巴以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而在美國壓力下,是否會有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也有待觀察。
法國外交部長巴羅7月26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定於7月28日和29日舉行的一場聯合國部長級會議上,阿拉伯國家將首次公開譴責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並敦促其解除武裝,歐洲國家則將確認他們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意向。巴羅表示,“半數歐洲國家已經這麼做,剩下半數也在考慮中”。他還表示,法國將在聯合國發起呼籲,爭取更多國家加入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列。
在巴羅作出上述表態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24日表示,法國將在9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宣佈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歐洲已有西班牙、挪威、愛爾蘭、斯洛文尼亞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40多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歐盟27國中有11國承認巴勒斯坦國。馬耳他此前曾表露出將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意向。不過,七國集團中尚未有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在馬克龍表態後,英國首相斯塔默7月25日表示,英國迫切要求實現加沙停火,“承認巴勒斯坦國是步驟之一”。德國表示短期內不打算承認巴勒斯坦國。
有媒體分析指出,法國在此時表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一是爲了向以色列施壓,敦促其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二是爲了在巴以問題上彰顯法國乃至歐洲的立場,爲推動巴以和平、落實“兩國方案”做準備。法國其實早就計劃在今年6月與沙特共同主辦落實“兩國方案”的聯合國會議,並在該會議上承認巴勒斯坦國,但該會議因以色列和伊朗發生衝突而被推遲。
法國的決定遭到以色列和美國的批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指責法國此舉將“鼓勵恐怖主義”,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表示以色列不會允許建立損害以色列安全和生存的“巴勒斯坦實體”。美國總統特朗普則表示馬克龍的表態“沒有分量”,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稱馬克龍的決定是“魯莽決定”。
與此同時,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當地時間7月27日表示,此前陷入僵局的新一輪加沙地帶停火談判正在重回正軌。威特科夫還說,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將進一步增加。自2020年9月以來,已有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與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特朗普開啓第二任期以來,積極推動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
有分析人士認爲,從目前形勢來看,中東存在着兩條“線”,一是是否有更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二是是否有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這兩條線的進展將影響中東局勢和巴以問題的走向。其中,沙特的選擇至關重要。沙特是美國推動簽署《亞伯拉罕協議》的重點對象,但沙特也多次表示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是其承認以色列的前提。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鬆認爲,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部分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既是爲了聲援巴勒斯坦,也是爲推動停火止戰早日實現。但是,法國也爲承認巴勒斯坦國設置了前提條件,即必須確保哈馬斯非軍事化和加沙地帶的安全與重建,要實現這一前提實際上存在巨大難度。法國能否在9月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仍需觀察。另外,英、德等國作爲西方陣營成員,難以完全迴避美國的態度,在承認巴勒斯坦國問題上會更爲審慎。
至於阿拉伯國家如何對待與以色列的關係,鈕鬆指出,雖然新一輪巴以衝突對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關係造成衝擊,但以色列與其現有的阿拉伯建交國仍維持着外交關係,與摩洛哥等國的關係也在穩步推進。阿拉伯國家在發展對以關係上更多優先考慮本國利益而非巴勒斯坦人的利益,這爲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展開分別突破創造了條件,美國的“威逼利誘”也將在其中發揮作用。敘利亞和沙特是否會成爲以色列的“突破口”,值得持續關注。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