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行業觀察:中東局勢擾動短期定價;OPEC+增產主導中期邏輯

近期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加劇,地緣政治風險與供需基本面博弈成爲核心矛盾。2025年6月,中東局勢動盪主導油價先揚後抑,而機構普遍認爲,隨着伊以停火協議達成及OPEC+增產推進,原油市場定價邏輯或逐步迴歸基本面主導。

一、地緣風險擾動:短期溢價與市場回吐

6月中東局勢持續升溫,成爲油價劇烈波動的直接推手。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伊朗隨即採取報復行動,導致布倫特原油單日漲幅超5%。隨後,伊朗前經濟部長威脅控制霍爾木茲海峽過境權(6月17日),以及美國宣佈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6月21日),進一步加劇市場對原油供應中斷的擔憂。然而,6月24日伊以雙方正式停火,地緣溢價快速回吐,油價回落至衝突前水平。

短期來看,中東局勢仍存反覆風險。儘管停火協議暫時緩和了緊張態勢,但伊朗核問題、霍爾木茲海峽通行權爭議等潛在矛盾未根本解決,市場對突發事件的敏感性依然較高。東吳期貨分析指出,若伊以衝突再生變數,或導致伊朗原油出口受阻,布倫特油價中樞可能上移5-15美元/桶。不過,當前伊以停火協議已部分兌現市場預期,機構普遍認爲地緣溢價難以持續,後續需重點關注8月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稅談判進展。

二、基本面定價邏輯:OPEC+增產與需求韌性博弈

從中期來看,原油市場供需格局調整將主導價格走勢。EIA預測,2025年底布倫特原油價格或降至61美元/桶,2026年進一步下探至59美元/桶,主要基於全球石油庫存上升及OPEC+增產的壓制。6月OPEC+會議確認加速推進增產計劃,預計9月前完成原定一年半的220萬桶/日增產目標,供應寬鬆預期持續強化。

需求端則呈現結構性分化。美國夏季出行旺季提振汽油及航空煤油消費,商業原油庫存超預期去化;中國則因汽柴油庫存低位、高溫及自駕遊需求上升,支撐汽油消費穩中向好。然而,一德期貨指出,全球煉廠利潤收縮及歐美汽柴油需求峰值已現,邊際走弱風險逐漸顯現。此外,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或短期提振風險偏好,但難以扭轉原油中長期過剩趨勢。

綜合來看,2025年三季度布倫特油價或圍繞60美元/桶震盪,地緣風險反覆與OPEC+增產節奏成爲關鍵變量。若中東局勢徹底降溫,旺季結束後油價中樞或進一步下探至60美元以下,迴歸基本面主導的偏空邏輯。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