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反罷民意雷聲響
從726到823,兩次罷免讓民進黨、側翼及青鳥,從輸到脫褲變成輸到脫皮。(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已用民主的力量完封大罷免,這樣的結果,具有兩層重要意義。第一,主流民意提前對賴政府投下不信任票,賴清德的2028連任路,在黨內將遭遇被取而代之的壓力;第二,在尾巴搖狗效應下,集體側翼化的府院黨正陷入醜化螺旋,「萊爾校長」形象趨近固化,長期執政目標顯已動搖。
從726到823,兩次罷免讓民進黨、側翼及青鳥,從輸到脫褲變成輸到脫皮。如果時光能倒退,賴清德還會選擇無事惹塵埃,把自己設定成當家鬧事的總統嗎?如果他的答案依然是「我願意」,那麼,罷免的結束,只會是兵敗如山倒的序曲。
反之,賴清德若能從這場震撼教育甦醒,讀懂百姓對於政治不清廉、環境遭破壞、山林被砍伐、地方派系結黨營私,造成國家整體發展衰退的現況,充滿着怨懟及無力,那麼,罷免失敗不過是一時失意,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雖然,目前府院黨的人事調整風聲,仍顯示賴清德只想安內、無心攘外;只求避免提前跛腳,看不見大破大立的企圖,讓人難以期待他的執政戰略,能從「摧毀在野」拉回「治國安民」。
只是,臺灣是2300萬人共同的臺灣,彼此休慼與共。無論此刻賴清德如何怒火中燒,恨不得把反罷民意全視爲雜質通通打掉,他的執政心境,不能再被仇恨佔據,而是要謙卑地把罷免的結果,視爲人民引導國家改變的善意力量。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一股爆發的變革力量正在咆哮,人民生活的艱難與疾苦已藉由罷免化成雷聲,賴清德如果聽見了就該轉念,引領國家向上提升,而非向下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