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操弄惡罷反民主 民意必反噬

中國時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近來民調下滑,被認爲與大罷免潮有關,尤其民進黨玩兩面手法,一方面操弄側翼、民團發起罷免連署;另方面挾執政優勢,由各部會、監察院針對《選罷法》、《政治獻金法》等相關法案提出修正,欲替大罷免潮升溫。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施政不能有過多政治算計。

算計太多 賴民調下滑

搶在《選罷法》加嚴版公佈前,罷團送交第一階段提議書,中選會共收到64案罷免案送件,中選會日前針對2月25日以前地方已完成一階查對回報中選會的部分案件,審議後19件立委罷免案、1件市長罷免案、2件縣市議員罷免案可進入二階連署;3月3日再新增13位藍委罷免案達標,罷綠委案目前則全軍覆沒,等待補件。

外界當然質疑中選會公正性,更抨擊國民黨既然已喊出「以罷制罷」,卻連基本的一階連署都弄得如此漏氣,接下來的仗根本打不下去。尤其民進黨握有媒體和網軍優勢,花蓮立委傅萁辦活動宣講,退休老師「侵門踏戶」到場抗議遭帶離,竟也被操弄成「強扯葉霸」的罷免話題。

大罷免潮將如火如荼展開,不管是二階連署還是第三階段投票,接下來臺灣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紛亂。當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川普2.0新政已讓世界大幅變動,美中關係撲朔迷離,川普重申不會就大陸武力犯臺是否出兵保護臺灣作出承諾,內憂外患之下,如此政局動盪,對誰最有利?不言可喻。

不過,如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透露,提出大罷免前有和賴清德總統及行政院長卓榮泰溝通,並表示「最大咖出場一定放在壓軸」,暗示賴總統將對大罷免表態,儘管府方否認,表示總統尊重公民表達意見權利;民進黨中央也說未介入,卻又組律師團要幫忙民團抓鬼。

「又想吃魚、又怕沾腥」,讓鼓吹大罷免的柯建銘裡外不是人,還和綠委王世堅吵了起來,但若沒有賴清德點頭,以賴的個性,早就把柯總召數落一番。而綠委吳思瑤也說罷免綠委若成案,賴清德將出面力挺,顯然民進黨心知肚明,罷免這件事只能做不能說,所以監察院先跳出來,指《選罷法》和《政治獻金法》均未就罷免募款進行規範,希望行政院加緊修法。

當年「割闌尾」時募款議題就被討論,內政部早函示說明罷免活動屬於《政治獻金法》的「其他政治活動」範疇。依此解釋,除政黨、政治團體和擬參選人,都不可收受政治獻金,因此罷免團體募款行爲應屬不法,但內政部對實際亂象視若無睹,行政怠惰形同縱容大罷免潮滋長。

隨着朝野對立加劇,內政部積極就此「立法疏漏」修法,未來將增列罷免案提議人的領銜人及被罷免人收受政治獻金機制,並送行政院審議。內政部早不提、晚不提,選在二階開始要花更多人力、物力之際修法,顯然是在找藉口要替民團添加柴火,有利於未來暗渡陳倉資助罷免。

政局紛亂 阿扁看不下

最諷刺的是,民進黨不斷指發現罷免連署出現造假,直指藍營三大罪狀,包括僞造文書、僞造署押、非法蒐集及利用個資罪嫌,批評國民黨「惡罷」,公民團體是「罷惡」,但卻批評《選罷法》加嚴版違法違憲,此舉凸顯民進黨說謊不臉紅,事事雙標的本質。

大罷免風起雲涌,民意也出現變化,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56.8%民衆認爲大罷免弊大於利;23.1%認爲賴清德要負責。但行政院就立法院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總預算案提覆議,就是要爲接下來的大罷免不斷加柴火,如此政治惡鬥的惡性循環,連前總統陳水扁都直呼,冤冤相罷何時了,大罷免是世界少有,過去他身爲少數總統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對立,呼籲賴清德懸崖勒馬。

陳水扁被稱爲「臺灣之子」、賴清德則是「臺獨金孫」,兩人政治DNA相似,而賴清德昔日曾爲扁所涉官司怒批司法不公,呼籲特赦阿扁,兩人執政時又同樣遇到朝小野大的局面,扁此刻發出良心的建議,就是不願意看到臺灣政局再如此這般亂下去,且看賴總統這回能否聽進去。

民主政治是人民作主,定期選舉是民衆檢視代議士功能的最佳方式,沒特別弊案或敗德情事,自不宜率爾罷免。如今執政黨當家鬧事,還修法操弄「公民團體」成爲政黨打手,爲了政治鬥爭讓民主走回頭路,未來必將遭民意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