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央錢鬥地方該收手(張元祥)
行政院大砍地方的捷運建設補助款,中央錢鬥地方再不收手,臺灣恐無寧日。(王千豪攝)
上週六行政院長卓榮泰針對《財政收支劃分法》邀22縣市首長座談。原本各界期待,在賴總統「休養生息」及「四個優先」的指示下,行政院能拿出善意,還給地方被砍掉的預算,不料,卓揆一方面嚴詞抨擊立法院,再次爲這個會期朝野政治角力的「權鬥」埋下伏筆;另一方面更笑裡藏刀,預告將與地方討論「事權畫分」,最新一招就是砍掉地方的捷運興建補助經費,這不僅砍過了頭,更是殺紅了眼。
一般民衆大概很難搞清楚《財劃法》究竟在吵什麼,這也讓中央政府有了「換概念」、「打混仗」的機會。將原本目的不同、性質不同的「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及「計劃型補助款」混爲一談,採取「惡鬥在野,卸責地方,分化人民」的烏賊戰術。
以臺北市爲例,明年度總預算收支短差171億元;捷運建設因修正計劃,增加負擔款(含中央減少補助)182億元;一般性補助款預計減少100億元,光是這三項已經超出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增加的442億元,臺北市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不僅如此,明年度臺北市「中央主導政策改地方負擔」經費的部分(中央請客,地方埋單)也高達近29.3億元,包括辦理「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劃」18.8億元,「各級學校優惠電價」6.6億元,「公用路燈優惠電價」1.1億元,以及「推動學校採用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計劃」2.7億元,這些都與市民的安全、青年的未來、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結果也在無情的權鬥與錢鬥下遭到犧牲。
行政院大砍地方的捷運建設補助款,更是拿城市競爭力、邁向淨零碳排作爲政治鬥爭的祭旗。北捷1年運量約7億人次,每年協助減少約14.3萬噸碳排放,相當於36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此次,北捷4項計劃補助款遭砍650億元,刪減幅度達到75%,而且建設工程都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對土建、機電、水環、軌道系統工項將產生嚴重的影響;新北捷運建設遭刪減補助款達90億元,刪減幅度達到72%;交通部長陳世凱出身臺中市議員,臺中捷運藍線興建,中央應補助60億元結果只撥1.6億元。
上週六的記者會上,卓榮泰不斷強調城鄉差距、重北輕南,明顯分化縣市,也與事實不符。數字會說話,修正後的《財劃法》,六都對統籌分配稅款的貢獻達到87%,獲得分配的比例爲54%;而非六都縣市獲得統籌分配稅款的比例由原本的39%提高到46%;高雄、臺南、屏東則是「一般性補助款」分配的前3名。更好的平衡區域發展,2350萬人民都會支持,但是中央政府以北市府「貴公子喊窮」及虛構的「重北輕南」作爲仇恨動員的工具,真的是又笨又壞。
民進黨換了位置就換腦袋,從頭到尾抗拒《財劃法》的修正,現在更將中央對地方的補助視爲「恩寵」,當作自己的「私房錢」,仍想烏賊抹黑上下其手,中央錢鬥地方再不收手,臺灣恐無寧日。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