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民主獨裁野心 戒嚴陰影再現(何振盛)
民進黨舉辦「人民是頭家」宣講系列活動爲大罷免造勢。(圖/黃鵬傑攝)
先有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鼓吹綠營側翼發起針對藍委的大罷免行動,繼而賴總統宣佈中國大陸爲「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因應國安的17項策略,責成行政院各部會盤整法令並律定各項行動計劃。與此同時,基於言論自由主張「武統」的陸配則紛紛被迫驅逐出境,直接承受家庭拆散、親情分離的苦楚。一番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肅殺氣氛,讓臺灣人民不禁感受到「尹錫悅式」的突襲戒嚴,恐將在這個島嶼上覆制發生。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在美國川普政府吝於承諾保臺,而靠自身力量又打不過解放軍的民進黨政府,刻意營造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準戒嚴」政治操作,其對內黨同伐異的作用遠大於對外軍事抗衡的準備。說穿了,自我神格化的「賴神」始終沒有前任小英總統如日中天的龍威,搞出準戒嚴式的法制作業與恫嚇,只不過是東施效顰的類「龍袍加身」儀式,其欲藉民主選舉走向獨裁威權體制,或許纔是最終目的。
稍懂國際政治史的人,莫不知曉德國的民主獨裁是如何崛起的。1932年德國國會選舉結果,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在全部584席中佔有196席成爲第一大黨,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爲內閣總理後,希特勒就打算操縱國會通過建立行政獨裁體制的《授權法》。但因該法事涉修憲,需要總額2/3以上的同意,而納粹黨在國會中仍屬少數,希特勒便脅迫年邁的興登堡解散國會於翌年重新選舉。
1933年3月重選前夕,納粹黨已先利用國會縱火案大肆逮捕共產黨及社會民主黨人士。選舉結果647席中,納粹黨贏得了288席,仍未達到2/3門檻,於是威脅利誘在野小黨配合支持。最後利用違反程序正義的議事規則,將缺席的81名共產黨議員摒除在總額人數計算之外而降低門檻,最終獲得衆、參兩院通過牴觸《威瑪憲法》的《授權法》,達成希特勒摧毀民主「威瑪共和」以建立行政獨裁體制的最終目的。
儘管早年的德國與現今的臺灣在時空背景上不盡相同,但就威權領導者違憲亂紀、無法無天的作爲來看,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意識形態上,希特勒仇猶反共,賴清德仇中反共。希特勒視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的瘟疫,直接將共產主義的帽子扣在猶太人的頭上,作爲屠殺500萬猶太人的藉口。賴清德明知「中共非中國」,卻違反「憲法一中」的原則,強將共產主義與「境外敵對勢力」的帽子扣在所有中國人的頭上。在驅逐陸配一事上,不僅違反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與言論自由,也充分顯示其內心「仇中」的種族歧視。
其次,在權力競逐上,希特勒製造事端、打壓異己,只求壯大自己力量,賴清德又何嘗不是?希特勒掌權之前就曾發動「啤酒館政變」以顛覆民主憲政體制,掌權之後不改其志,爲通過《授權法》不惜濫捕共產黨人,並縱容黨軍黑衫衛隊暗殺政敵。賴清德任臺南市長時,以臺南議會議長李全教賄選爲由,拒絕進入議會備詢長達232天,明顯違反《地方自治條例》與民主憲政體制。當選總統之後,又濫用司法資源,打壓黨內同志鄭文燦、林岱樺及在野黨領袖柯文哲、傅☆萁等人。
再者,希特勒與賴清德都是鼓動民粹風潮的最佳推手。希特勒爲了推銷反猶太布爾什維克主義與建立軍國獨裁體制,不僅撰寫《我的奮鬥》闡述思想,還四處在大型集會中進行神乎其技的表演式演說。賴清德雖然沒有希特勒的文筆功力與演說才華,但其工於政治算計的心機,較之希特勒也不遑多讓。這次綠營藉由側翼與外圍組織,發動針對藍委抹紅抹黑的大罷免潮,就是一連串民粹操作的體制外「街頭革命」。
臺灣會不會真的發生尹錫悅式的突襲戒嚴,甚至進而走向希特勒式的民主獨裁,就看臺灣人民是否認清這位玩火的政治賭客,究竟是以蒼生爲念,還是僅以權位爲重?
(作者爲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系教授、臺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