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柯建銘與王世堅的雙重鏡像(江岷欽)

王世堅的政治生存更像諧星,卻荒唐中帶着真誠。(本報資料照片)

大罷免失敗後,民進黨內檢討聲四起。王世堅點名總召柯建銘,直言他該知所進退,不要再說「謝謝指教」,而是該說「謝謝收看」。這番話映照出兩人迥異的政治風格:一個是不倒翁式的犬儒老手,一個是願意用身體力行自嘲的政治諧星。

柯建銘是民進黨最老練的「喬王」,在黨內風暴中屢屢成爲箭靶,卻始終安然無恙。罷免失利後,新生代要求他下臺,媒體追問他該不該負責,但所有人都知道:柯不會謝幕。他最擅長的臺詞就是「謝謝指教」──表面謙遜,實則卸責,把批評降格爲建議,把追責稀釋爲經驗。

大罷免式的究責,並非第一次。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他屹立不搖;2023年國會改革衝突,他再次衝上風口浪尖,照樣站穩。派系鬥爭、外界砲火、黨內檢討,都動搖不了他。他的戰術簡單卻有效:沉默、低調、熬過風頭。批評者往往短命,他卻長青。政治在他手中,像卡夫卡小說裡的審判──荒謬、重複,卻永不結束。王爾德若在世,恐怕會冷笑:「他抵抗得了一切,除了權力的誘惑。」

與柯的厚黑相比,王世堅的政治生存更像諧星,卻荒唐中帶着真誠。他的特色不是「謝謝指教」,而是「說到做到」,尤其體現在「跳海政治學」上。

2008年立委選舉前夕,他公開打賭:國民黨在臺北市的八位候選人不可能全數當選,否則就跳海。結果「八仙過海」成真,他於1月28日在新北三芝淺水灣一躍入海,寒冬中凍得發抖卻贏得喝采。2019年,他又在政論節目放話:若蔡英文贏得2020年連任,他就跳海慶祝。蔡英文勝選後,他於2020年3月13日在蘭嶼下水,並在臉書公開影片,笑稱這是「最開心的一次跳海」。

這些行徑看似荒唐,卻展現罕見的誠懇。他寧可出糗,也要把話做到。這種誠懇不是靠修辭,而是靠身體力行。蕭伯納式的諷刺在此成真:在滿是話術的政壇裡,真正「不合理」的人,反而最能贏得掌聲。

柯與王構成了臺灣政治的雙重鏡像:柯代表「厚黑生存術」,把失敗轉化爲經驗,靠老練與技巧熬過一切;王則象徵「荒唐誠實」,用荒謬的承諾與行動維繫人格。前者是制度裡的老狐狸,後者是羣衆記憶中的諧星。

然而,這種對照揭示了民主的矛盾:選民厭惡柯的犬儒,卻承認體制需要他維繫;同時又被王的荒唐逗樂,卻清楚他不易主導大局。卡夫卡式的荒謬在此浮現:我們明知制度不會改變,卻依舊期待改變。孟肯(H. L. Mencken)的冷語更直白:人民總是得到他們應得的政府,好壞都一樣。

罷免失敗不會讓柯建銘倒下,他仍會留在舞臺上,以「謝謝指教」化解一切,因爲他的哲學就是:只要不下臺,批評終將過去。而王世堅則兩度以真實的跳海,爲自己的承諾加上驚歎號。他提醒社會:政治也該有終場,該認輸時就認輸。

在這場劇場裡,一邊是不會謝幕的權力玩家,一邊是願意謝幕的政治諧星。柯與王的對比,讓我們看見:民主不僅是制度的運作,更是人格的選擇。目前,臺灣政壇需要這兩種角色,一個確保體制繼續運轉,另一個提醒我們—政治不能永遠只有「謝謝指教」,有時更需要勇敢地說:「謝謝收看」。

(作者爲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