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黃循財的示警(吳林鍇)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公開表達對臺灣海峽可能爆發衝突的憂慮,強調「北京不武、臺灣不獨」是維持亞洲與全球穩定的關鍵。(新華社)
近日,星國總理黃循財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罕見對臺海局勢進行了系列發言。其中,訴諸兩岸和平,避免武裝衝突是談話核心;在此基礎上,他強調「臺獨」是中國「最紅的紅線」,一旦爆發戰爭,會殃及周邊國家,對亞洲與全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黃循財選擇對臺海議題發言,本質上是對臺灣形成的全球供應鏈價值定位,尤其是半導體核心地位的認可。由於這一不可取代的角色,以新加坡爲代表的亞洲國家纔會積極尋求兩岸局勢穩定 ,他因而循此脈絡提出現階段臺灣面臨的兩個重要挑戰。
其一,一味倚美導致的主體性喪失。黃受訪時恰逢AIT拋出「臺灣前途未定論」作爲中美貿易談判美方的籌碼。這意味着,臺灣雖爲美國盟友,但在考慮自身利益的情況下,華盛頓還是不顧兩岸敵意螺旋大打臺灣牌,以至於民進黨對此見獵心喜,將自己在白宮戰車上捆綁得更緊,共同促成臺海局勢的升溫。
如此一來,不僅惹惱大陸,也讓周邊國家膽戰心驚。所以黃在此時表態,自是希望臺灣不要總是把白宮的言行奉爲聖旨,而喪失主體性,成爲造成地區衝突的大國棋子。尤其是川普上臺後持續以臺積電爲破口,圖謀臺灣半導體產業,更是需要民進黨當局警惕和反思如何謹慎處理對美關係。
其二,抗中保臺引發的兩岸僵局。黃此次訪談的關鍵着墨點在於「臺獨」是中國「最紅的紅線」。因此,想要避免衝突,賴政府必須調整挑戰北京底線的政策。事實上,賴清德推出「賴17條」、宣佈大陸爲「敵對勢力」,已將雙方對抗推向新高度。同時,這種對立已使彼此陷入一種相互失去信任的慣性。因此,民進黨政府想要在短期內恢復雙方良性溝通的難度確實很大,一個可行的辦法或許是由在野主導的立法機關嘗試與大陸接觸,以期建立新的、暢通的交流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黃的訪談雖圍繞在整體區域穩定的話題,但細究其言語也對如何解決臺海困境有一定啓示。簡單來說,由於兩岸問題長期被認爲受到大陸、臺灣與美國三方關係的結構影響,所以臺灣政黨的兩岸政策,亦總圍繞在三方關係來展開。而黃循財認爲,臺海問題不僅牽動利害關係方,更多的也與亞洲國家有密切關聯。那麼站在臺灣的角度來看,可以嘗試拓展視野,基於更區域化的地緣政治維度來看待兩岸關係,或許對於問題的解決能有更多幫助。
(作者爲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