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黃循財突圍 賴清德躺平(吳林鍇)
黃循財(左)首戰告捷!新加坡國會大選 執政黨壓倒性勝出。曾領導新加坡長達20年的前總理李顯龍(右),這次仍投入參選並勝出。(路透)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近期發表《在變幻局勢中不能被動旁觀,我國有能力主動掌握自己命運》的演講,談及在國際秩序的新舊交替中新加坡的應對策略。事後人民行動黨在星國大選的支持率回升至65.57%,並收復幾個選區,凸顯黃的路線在動盪時代得到選民信任。
與新加坡類似的是,臺灣也面臨複雜地緣政治挑戰,但政策的不同使雙方境遇大相逕庭。黃循財的演講,對臺灣或許正存在一些啓示。
黃循財的論述主軸是新加坡作爲小型開放經濟體,繁榮依賴於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有效規則的全球秩序、貿易資本,二是人員和思想自由流動形成的內部穩定。前者強調深耕多邊合作的經濟體需警惕逆全球化的單極化趨勢衝擊,且須堅持多合作、少單邊,摒棄孤島意識才能度過難關。於是黃循財提出,新加坡要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際法和多邊主義,更積極參與全球公共治理。
其實不只新加坡,許多國家歷經川普關稅海嘯後都深刻體會到多邊化與全球化的價值,包括歐盟已開始加強與中國大陸的合作,陸方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着手提升與東南亞國家的夥伴關係。反觀臺灣則是遊離於狀況外躊躇不前。
近年民進黨政府在在暗示臺灣的民主與繁榮是高度仰賴「民主同盟」,但事實是這樣嗎?近日川普在中美關稅談判時突然提及「統一與和平」,其實已說明了「民主同盟」的虛幻性,但賴政府卻仍朝向單極化狂奔,不惜把自己綁在川普的戰車上;甚而提出「賴17條」與「脫中入北」,升高兩岸局勢也意欲放棄大陸市場。幽默的是,賴想「入北」卻缺乏規畫,「脫中」則欠缺底氣,以至於近日又推說這是學者的主張。
總體來說,在貿易與資本部分,賴政府要自省目前一味地「倚美」爲何不能討得川普的歡心,關稅大棒的威脅依然存在,臺股震盪不斷,經貿前景充滿危機,連中經院於年初預估的臺灣經濟成長率爲3.22%,現也已下修至1.66%。
在人員與思想方面,綠營的抗中與去中化已演變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只要讓漢族消失,還透過大罷免的廣告意圖洗腦兒童,加上青鳥四處出征,檢調發動大抄家,與陸方人員的往來愈發限制,挫傷人民和思想的自由,造成內部的不穩定。
新加坡正努力在亂局中擺脫「被動旁觀者」的地位,臺灣卻慢慢成爲「主動躺平者」,未來將何去何從,星國經驗值得再次借鑑。(作者爲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