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川普會支持和平統一嗎(蘇泳霖)
《華爾街日報》爆料時間點非常敏感,恰恰是李強率團離開美國之後。圖爲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當地時間9月26日在紐約第80屆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中新社)
最近1個月,美中高層互動迭起。九三閱兵後,先是美中外交、國防首長通電話,後是美中在西班牙舉行經貿談判,再來是川普和習近平的元首通話,隨後美國跨黨派衆議員時隔6年訪北京,最後以大陸總理李強訪問美國紐約作爲收尾。讓人嗅到,美中關係氣氛真的變了。
在上述背景下,美媒《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爆料,習近平已不再滿足於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時期「不支持臺獨」的立場,計劃在這一年加強與川普政府高層互動的同時,利用川普渴望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的時機,要求華府改變政策,正式表態「反對臺灣獨立」。
《華爾街日報》爆料時間點非常敏感,恰恰是李強率團離開美國之後。這說明,美中外交團隊藉由李強此行間隙,較大可能在紐約進行了一次深入、具體的面對面磋商,討論11月韓國慶州APEC場邊「川習會」的細節,特別是涉及臺灣的問題,相信美中涉臺磋商的一些訊號正反映在這篇報導之中。
的確,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道(Christopher Landau)與大陸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9月25日在紐約會談。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訊息,雙方「就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所面臨的威脅」交換了意見;而大陸官方的表述是,馬朝旭稱「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事關中方核心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堅持一箇中國政策,兌現所作政治承諾,以實際行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
兩相比較可知,北京雖重申既有立場,但有弦外之音,比如要求美方堅持「一中政策」而非「一中原則」,且採取了較和緩的「敦促」語氣,而不是「要求」;美方對涉臺內容雖僅一筆帶過,但微妙的是,美方表述是「臺海和平穩定面臨的威脅」,並沒有特定主語,固然符合戰略模糊,但相較過去偏重指責北京「威脅臺海和平」,這次明顯出現了鐘擺效應。
回過頭來再揣摩《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則可以讀出更多「虛虛實實」的政治操作:首先,這篇報導最吸睛的話題,莫過於北京爭取川普明確表態「反對臺獨」,但文中「接近白宮的知情人士」所引述的消息源,只不過是「中國智庫顧問」,而非外交體系;其次,文中「知情人士」提到美方先前拒絕賴總統過境紐約,只是「爲了避免拉擡民進黨在大罷免背景下的聲勢」,不願捲入臺灣內政。
這兩個訊息說明:第一,「反臺獨」只是北京智庫層面建議,不排除大陸希望川普以經貿協議爲交換,直接跳到「支持和平統一」;第二,美方放話撇清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的責任,意思是「挺臺灣、未必挺綠」。如此一來,11月韓國的川習會上,或許川普拋出涉及臺海政策的「新話(Newspeak)」,恐怕不是反臺獨那麼簡單了。(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