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涉詐創新高 父母要連帶賠償

據統計,少年涉嫌詐欺案件人數逐年攀升,從2016年的953人,2023年已成長至2186人。(警方提供)

據統計,少年涉嫌詐欺案件人數逐年攀升,從2016年的953人,2023年已成長至2186人,人口占比更是逐年攀升。有團體坦言,部分少年是爲了賺取快錢加入詐騙集團,但也有部分少年是遭騙取帳戶後成爲詐欺幫助犯而涉入,但部分遭判刑確定的還會遭受害人提出民事訴訟,家長恐怕也有賠償責任。

曾有某詐騙集團以假投資方式詐騙阿雲投資320萬元,並透過擔任詐騙集團車手某少年收款,而該少年被逮到後,阿雲也提起民事賠償,除了向該少年求償外,也要求家長依民法負起連帶損害賠償320萬元,獲判勝訴。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由於少年可能對法律不熟悉,容易爲了快錢被吸引至詐騙集團擔任車手,一旦被逮捕後,難以究責詐騙集團,受害者只能向車手求償,除了少年要賠償外,家長依法也應負起連帶賠償責任,呼籲宣導應從校園做起。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秘書長江元凱直言,受到近年詐欺犯罪增加、人員流動迅速,部分涉案少年可能原先是受害者遭騙取帳戶、身分證件後,遭誘導從事車手,也有受害者向少年提出損害賠償。如此一來,待少年成年後,爲了防止薪水遭扣款還債,只能從事領現金工作,發展受限。

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張祐嘉說,近年詐騙集團透過社羣、網路遊戲等平臺招募車手或帳戶持有者,青少年因爲缺乏社會支持成爲被鎖定對象,且現行勞動法令的童工保護反而成了僱主進用障礙,讓有工作需求的少年被迫尋求地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