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315·熱評丨“維修刺客”引發全民吐槽,別隻顧“錢袋子”髒了“心眼子”

2025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啄木鳥平臺商家高價維修亂象。對此,不少網友都表示曾遭遇過“維修刺客”。沒有故障製造故障也要修,零件沒有壞弄壞也要換,維修領域的這些亂象,堪稱行業痼疾。

家電出現故障,在網絡平臺上找人上門維修,已成爲大多數人的習慣性操作。但正如此次事件所示,這樣的方式看似便利,但對應的一些風險卻不容低估。這次曝光中,一位客戶水龍頭沒打開,導致洗衣機無法進水,師傅上門打開了洗衣機的水龍頭,收費100多元;燃氣竈沒電,客戶更換電池後沒拿掉電池帽,給客戶更換成本20元左右的點火器,再將電池帽拿掉,收費250多元。小病大修、無病亂修,維修師傅想方設法提高收費,淪爲“維修刺客”,嚴重危害了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通過平臺預約來的維修人員,最終卻發現全是套路,平臺當然難辭其咎。據報道,有的平臺不但放任維修人員信口開河、漫天要價,甚至會要求維修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儘可能提高收費。維修師傅和平臺沆瀣一氣,互相唱着“雙簧”坑消費者,面對這樣一種行業生態,到底如何徹底改變,迫切需要更多的治理規範。

對此,有關部門應該認真審視平臺的失責行爲,嚴加監管和治理。對亂象頻出的平臺,當拿出鐵腕舉措,如定期公佈表現不好的平臺名單,增加曝光度,建立行業黑名單,倒逼其落實主體責任、修補管理漏洞,主動維護消費者權益。維修平臺不能只顧“錢袋子”髒了“心眼子”,應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技術手段賦能,來提升維修服務水平,保持收費價格透明,進而獲取更多客戶,贏得更大利潤。消費者遭遇“維修刺客”,也要勇敢地大聲說“不”,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維權,讓耍套路的“刺客”付出代價。

維修亂象的曝光,是家庭服務行業野蠻生長的縮影。當“便利”淪爲欺詐的遮羞布,當“平臺經濟”異化爲收割工具,唯有依靠監管鐵腕、行業自律與消費者覺醒多重合力予以應對。只有各方合力對“維修刺客”進行規範與約束,才能理順維修師傅、平臺和消費者之間的服務關係,重建信任感,維護市場健康發展。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