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別拿“高溫刺客”不當回事
鄭 巖
近日,在西安、武漢、青島等地出現多例熱射病病例。作爲夏季健康的“頭號殺手”,熱射病致死亡率較高,必須加以防範。
在副熱帶高壓天氣系統控制下,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正在影響我國,新疆、山東、河南、浙江、江蘇、安徽局地達40℃以上,不少地方出現“桑拿天”“燒烤天”。積極應對高溫“烤”驗,防範相關風險隱患,事關廣大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溫天氣持續,生產生活仍要繼續。各地各部門應做好預報預警、用電管理、環境改善等各項工作,爲廣大羣衆送上清涼。作爲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我防護,確保自身安全。相關情況提示我們,防暑降溫既要提高主動意識,也要增強防護知識。從飲食調節到運動貼士,從通勤出行到必備藥品,更好掌握防暑降溫技能,才能平穩度夏、清涼度夏。
必須看到,盛夏時節,廣大勞動者仍在堅守崗位。尤其是快遞小哥、公安幹警、建築工人、環衛人員等戶外工作者,頂酷暑迎熱浪堅持工作,爲確保城鄉安全穩定運轉、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付出辛勤汗水。對他們的致敬不能停留於口頭。切實保障勞動者“清涼權益”,守護尊嚴感、獲得感,體現的是政策的剛性,彰顯的是社會的溫度。
一把“遮陽傘”,需要各方共同撐起。近段時間,多地發佈高溫天氣勞動者權益保障的通知。政策好更要執行好。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督檢查,暢通投訴渠道,確保將關懷送到勞動者心坎上,同時嚴肅懲處違規行爲。用人單位肩負防暑降溫主體責任,必須確保工作時間符合規定、津貼待遇及時發放、工作環境得以改善,有效防範職業性中暑事件發生。“自選動作”多多益善。有的地方建立彈性工作制度,明確因天氣原因遲到缺勤不計入考覈;有的村莊更新智能噴灌設備,以科技力量護作物、省人力;有的單位主動開展職業健康監護,將風險消除於未萌……相關措施彰顯了安全發展的理念與以人爲本的原則。這就要求相關地方與單位在防暑降溫工作中守“底線”更衝“高線”。一方面,把工作做到細處,讓防暑措施更多樣,讓工作環境更舒適;一方面,把問題想在前面,及時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津貼發放等新問題。
一處納涼驛站、一碗綠豆湯,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爲勞動者帶來更多涼意,貼心的舉措、悉心的關懷是最好的“解暑藥”與“清涼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