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和花西子,全民吐槽的到底是什麼

‘國貨不容易。’消費者可以理解國貨的不容易,也願意支持國貨,但還是希望國貨不要只建立在賣慘和情懷之上。畢竟,這不是讓消費者接受價格高,但品質不高的理由。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不會爲任何一款產品背書。

最近,國產品牌花西子,一夜之間躍爲打工人專屬貨幣:1花西幣=79元人民幣。

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網友盤算,這周加個班,能賺1.5個花西子;今天上班遲到了,損失了0.63個花西幣;家裡做了個保潔,花掉1個花西子;買了五斤蘋果,又花掉1個花西子;買了支眉筆,0.3個花西子沒了……

導致花西子上升爲打工人專屬貨幣的起因,還得從直播間的一條評論說起。

最近,“直播一哥”李佳琦在介紹花西子的一款眉筆時,被網友評論:“花西子的眉筆越來越貴了”。

按說以往對於這樣的評論,李佳琦多數時候都會選擇屏蔽,或者將話鋒一轉,直接介紹其它產品。畢竟,作爲一個主要服務女性消費者的主播,他是懂得討“上帝”歡心的。但這一次,李佳琦顯然“走心”了,他馬上回懟:“哪裡貴了?這麼多年都是這個價格,不要睜着眼睛亂說,國貨品牌很難的。”很快,李佳琦又加上幾句:“有的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這不是李佳琦第一次因爲花西子懟人,之前,有人同樣質疑花西子時,他回覆:“你們不要再說花西子怎麼樣(不好)了,我只想對所有愛國貨的女生做推薦。”

01

花西子冤枉?

李佳琦推薦的這款花西子眉筆,單價是79元,而且買一支還送替換芯,這樣看,好像也不算貴,但魔鬼往往出在細節裡,這款眉筆的細節是隻有0.08g。

熱心網友算了一下,0.08g79元,那一克花西子眉筆豈不是要980多元,就算加上贈送的替換芯,一克也達到了490多元,堪比黃金了,就算是跟國際大牌相比,價格也很“拿得出手”,畢竟,植村秀的經典砍刀眉筆每克的價格也不過58.82元。

當然,眉筆並不是花西子最貴的產品。有網友拔出,花西子的一款重量爲8.5克的蜜粉,定價爲169元,算下來是19.9元一克。而香奈兒的蜜粉也不過19.6元一克,妥妥地輸給了花西子:“原來香奈兒是花西子的平替。”

這麼看來,網友好像也沒有冤枉花西子。

當然了,從另一個角度說,花西子也有貴的權力。成立多年的花西子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價值,畢竟誰說國貨就一定不如進口貨呢。

但很顯然,李佳琦沒搞明白的是,消費者之所以覺得花西子貴,說到底還是覺得它不值這個價,至少消費者沒有看到品牌價格背後的產品說服力,而不是僅僅李佳琪那句“你們不要再說花西子怎麼樣(不好)了,我只想對所有愛國貨的女生做推薦。”的情懷,以及創始人之一飛慢曾說的:“爲什麼中國品牌只能賣便宜的價格?我們要打破價格天花板。”

頂着愛國的名義,卻沒有爲國民打造精品的態度,確實讓“所有女生們”難以買賬。

02

花西子的起起落落

作爲一個代貨主播,李佳琦和不少品牌和商品合作過,其中有合作愉快的,也有鬧過爭議的,但唯獨對花西子的反應,有點耐人尋味。即便是旁觀者,也能看出李佳琦與花西子的“緣份”不淺。

這段緣分還要從花西子剛創立時說起。2017年,花西子品牌在杭州成立。最初,品牌的核心理念是“東方彩妝,以花養妝”。宣揚東方國風,自然也會少不了被關注,然而在業績上,花西子卻一直默默無聞,直到與李佳琦深度合作。

2019年,其他品牌還在通過渠道種草發力的時候,花西子直接與李佳琦深度綁定,藉助淘寶頭部主播的流量和渠道優勢完成了銷量的躍升。2019年3月和6月是那一年花西子最耀眼的月份,因爲這兩個月份,是花西子空氣蜜粉和雕花口紅首次進入李佳琦直播間,一開門,就帶來了相當亮眼的業績表現:空氣蜜粉和雕花口紅產品,迅速成爲爆款。同年雙十一,花西子散粉售出還一度超過70萬盒,成爲全網銷量第一。從那時候起,李佳琦就成爲了花西子首席推薦官。

2020年1-2月,花西子旗艦店中40%的銷售額都來自李佳琦直播間,當年的618大促,花西子又以GMV2.35億元成爲國貨美妝成交額榜第一,並於當年雙十一以超4.7億元成交額直衝天貓美妝類目的第二名。不得不說,是李佳琦以一已之力挑起了花西子銷售的大梁,當然,花西子自然也不會虧待李佳琦。有業內人士就曾透露,“花西子和李佳琦的合作模式可以總結爲年度框架協議+極高的利潤分成比,天貓銷量TOP10的品牌裡沒有第二家這麼做。”

03

一次散場的宴席

李佳琦的確造就了一大批國貨品牌,但通過幾次風波來看,他不是神,更不能護任何品牌一世周全。

事實上,國貨美妝確實很難,李佳琦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國貨品牌們也在認真工作,它們和億萬打工人一樣,也有着諸多無奈和難處。比如,似乎無論如何努力,國貨在一些人眼裡,都是廉價和平替的代名詞。而國貨美妝羣體的崛起,也不過是乘上了互聯網黃金十年的高速列車,興起和被肯定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更多時候,國內的美妝市場被國外巨頭壟斷着。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分別被歐萊雅、雅詩蘭黛和LVMH佔據,市場佔有率爲18.4%、14.4%和8.8%。

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國貨品牌想要出頭,就不得不採取砸錢的方式來打響知名度。

日積月累,幾乎家家戶戶都選擇了“重營銷、輕研發”的畸形發展模式。然而,營銷對國際一線品牌來說,是錦上添花,而對於許多國貨品牌而言,有時連救命稻草都不如。

因爲這種做法在讓很多消費者認爲,國貨品牌只是靠互聯網營銷,並沒有把心思花在做好產品上。

對於消費者來說,國貨怎麼難未必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消費者可以理解國貨,但不是建立在賣慘的基礎上的,更不是讓消費者接受價格高於品質的產品的理由。

當然,並不是所有默默無聞,不搞營銷,不搞價格手段的國貨,都不會被看見。在此次花西子風波之後,國貨蜂花就從這場“樸實無華的商戰”中走了出來。00後的老闆也會用蜜雪冰城招待甲方。格力在出現在世界盃賽場上以前,就已經憑實力塞滿了國際貿易中的遠洋貨輪。

說到底,從消費者口中說出的實惠,或許纔是消費者最想買單和共情的理由。

在這一波李佳琦負面新聞的餘波裡,我們並不知道此時的花西子和李佳琦各自都在思量着什麼,但很明顯,利益拉扯下的彼此,最後或將是一次散場的宴席。

願這場宴席後,更多的國產美妝品牌可以吸取教訓,找到自己的路。

事實證明,對於國貨,消費者願意等着一個品牌慢慢成長,但是確實難以爲永遠長不大的產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