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丨楊銘宇黃燜雞米飯被曝光,維護消費者權益不只在“315”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連日來,包括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冰種手鐲到手卻是地攤貨等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案件頻頻出現在熱搜榜上,如何爲消費者營造長效保護機制成爲熱門話題。

3月12日,媒體曝光稱,在暗訪了多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店後,發現存在一些門店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顧客食用後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賣,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後冒充新鮮牛肉的食品安全問題,同時,還發現多家門店招聘時不需要員工提供健康證,大量無證店員直接上崗。該事件被曝光後,當天中午,楊銘宇黃燜雞發佈了致歉信。3月13日,國務院食安辦向山東省食藥安辦、河南省食安辦發出掛牌督辦通知書,對兩地核查處置工作實行掛牌督辦。從媒體曝光到掛牌督辦,職能部門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速度和力度給消費者吃下了“定心丸”。

不僅是楊銘宇黃燜雞,臨近“315”,媒體曝光後職能部門立即組成專班調查處理的情況時常發生。消費關乎民生冷暖,侵犯消費者權益,不僅打擊羣衆的消費積極性,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特別提到,要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不能僅僅依賴每年的“315”,需要全社會持續關注,更需要建立持續監管和保護機制。針對出現的新業態和新消費模式,相關法律法規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爲消費者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護。職能部門積極作爲也是極爲必要的,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全程監管、嚴格把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要等到問題被曝光再去解決。

提升消費者維權便捷度和效率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一環,對於消費者舉證難、鑑定難導致的維權受阻,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通過“一網通辦”等形式形成合力,提高消費者維權效率,避免出現消費者權益受阻後再陷入維權難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媒體單位也應發揮作用,做好監督工作,並將有效線索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及時發佈查處情況。只有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氛圍,讓“315”隨時在線,才能營造公平、安全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上游新聞 時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