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肇事翁被爆有「路怒症」 醫教做2事:真的有效

78歲余姓男子暴衝猛撞行人及騎士,最終撞上分隔島才停下。(翻攝畫面)

新北三峽19日發生重大車禍,78歲余姓男子開車衝撞行人,釀3死12傷,余男多名前同事爆料,余男平日壓抑寡言,但「一握方向盤,就像變了個人」,疑似有路怒症。對此,精神科醫師表示,醫學上沒有路怒症的診斷,但路怒是常見現象,好發個性急躁、性格壓抑等族羣,開車的壓力只是情緒引爆點,建議有此特質者,發脾氣前深呼吸,問自己爲何生氣?能幫助大腦整合感受、穩定情緒。

據《鏡週刊》報導,搭過余男車的前同事透露,他平時壓抑寡言,但一開車就焦躁易怒,「前車慢一秒就狂按喇叭」、「曾因被超車追罵對方好幾公里」,疑似有路怒症,長期壓抑情緒在駕駛時爆發,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胡學錦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表示,醫學上沒有路怒症的正式診斷,但在社會新聞中,確實時而會看到路怒的情況,例如開車時狂按喇叭、咆哮、惡意逼車,甚至是攔車打人。

胡學錦表示,路怒通常和人的狀態有關,有些人本來情緒控管就比較差,個性急躁、沒耐心、容易生氣,開車只是誘發情緒失控的一個情境;或是平常過度壓抑自己,身心壓力大,開車遇到的壓力,成爲壓垮情緒控制的最後一根稻草,會發生上述情況,也常跟大腦中掌控情緒、壓力的前額葉、杏仁核相關。

胡學錦表示,大腦中的前額葉(prefrontal lobe)是負責我們的理性思考,也就是俗稱的理性腦。而我們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是情緒中樞,其中的杏仁核(amygdala),在我們感到威脅、憤怒或恐懼時,會過度活化,讓我們出現暴怒、急躁、焦慮等情緒失控行爲。

胡學錦表示,如果認爲自己是情緒控管不佳,易怒的人,平常就要準備一些讓自己情緒穩定降溫的方法,例如開車時聽輕音樂,平時練習察覺情緒,當發現自己生氣的時候,在內心告訴自己,「我現在很生氣,剛剛發生了什麼事?」這樣的內心對話能幫助大腦整合感受,讓前額葉參與穩定情緒。

胡學錦表示,情緒激動時,可以慢慢練習深呼吸吐氣,若還是無法控制情緒,建議把車子暫時靠路邊休息或喝杯飲料,轉換情境讓自己情緒冷靜下來,如果還是經常有情緒失控的困擾,而影響工作、生活或人際關係,建議就醫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