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遴選有新變化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週年。7月28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今年,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兩個示範創建項目的遴選有了新變化。在監管方面,對命名滿六年的開展複覈評估,進行“末位淘汰”。
經中央批准,生態環境部自2017年以來,先後組織開展了7批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共命名了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聚焦“雙碳”目標,創建地區率先推動從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在各地也大都是領先水平。
7月28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表示,今年,中央批准生態環境部保留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兩個示範創建項目。按照新要求,今年的遴選工作有一些新變化。
優化指標。聚焦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優化調整了部分指標。市級指標更加側重綜合建設成效和前瞻性,縣級指標更加側重任務落實和農村環境整治。
簡化程序。生態環境部對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管理規程進行了修訂,取消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作爲準入條件的相關要求,由原來的“規劃引領”改爲“指標導向”,進一步簡化了程序,切實爲基層減負。
減少頻次。新的遴選工作週期從一年調整爲三年。延長週期實質上是減少頻次,控制數量,優中選優,進一步提高創建的“含金量”,樹立創建地區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加嚴監管方面,施行全週期動態監管,在日常,出現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進行警告;對命名滿六年的開展複覈評估,進行“末位淘汰”。通過全週期監管,確保引領示範的持續性,不能讓牌子一掛了之。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