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詞讀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偉力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揭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瞭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下,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羣衆生態獲得感持續提升。我們選擇生態熱詞,邀請專家學者分析闡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偉力,以饗讀者。

——編 者

“雙碳”目標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

陳 迎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和推動下,我國吹響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號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意味着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就綠色發展作出部署,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當前,實現“雙碳”目標已成爲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

所謂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後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實現碳達峰,通常意味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實現脫鉤,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標誌之一。所謂碳中和,是指一段時間內,人爲碳排放源與人爲吸收匯達到平衡的狀態。實現碳中和,意味着很大程度上不再增加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系統的人爲干擾,而穩定的氣候系統對於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我國“雙碳”目標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彰顯大國責任。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明確了全球減排目標。截至今年4月,全球195個締約方提出或更新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大約150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雙碳”目標提出5年來,我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以“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的主動作爲,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實幹精神,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做好頂層設計,建成“雙碳”目標的“1+N”政策體系。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大量政策文件,覆蓋多個部門、領域,涵蓋碳市場、碳足跡管理、綠色金融、綠色標準等多種政策工具,政策體系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使得推進“雙碳”工作有章可循。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隨着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能源轉型必須先行。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5億千瓦,同比增長18.7%。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1.0億千瓦,同比增長54.2%;風電裝機容量5.7億千瓦,同比增長22.7%。

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兩個目標,而是一個目標的兩個階段。只有高質量達峰,實現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才能爲後續邁向碳中和打下堅實基礎。202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的致辭中指出:“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深刻理解“雙碳”目標的戰略內涵,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將“雙碳”工作作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久久爲功,常抓不懈。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麗經濟

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高世楫 王紅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爲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來到舟山市定海區新建社區。見到當地利用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羣衆收入普遍增加、日子越過越好,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這裡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這深刻指明瞭“美麗經濟”的內涵和特徵。“美麗經濟”主要指以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爲前提,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將資源優勢、環境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最終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具有生態優先性、產業融合性和民生普惠性。“美麗經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實踐,旨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美麗中國建設深入推進,各地積極佈局“美麗經濟”新賽道,“美麗+”模式不斷涌現,推動“美麗經濟”不斷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推進產業融合、城鄉共美,是激發“美麗經濟”活力的重要引擎。浙江省湖州市“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域一風光”,安吉鄉村創辦“千家鄉宿共富區”“兩入股三收益”等機制,點亮鄉村“美麗經濟”。福建省三明市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文旅+小吃”“文旅+康養”“文旅+體育”等新業態。山東省蘭陵縣探索“文明教化+文創產業+美麗鄉村”模式,將非遺、民俗與鄉旅相結合,發展以生態文化資源爲特色的“美麗經濟”。從“千萬工程”的戰略擘畫到多地探索的“點綠成金”、產城融合,“美麗經濟”已成爲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美麗經濟”將美麗生態作爲發展之基、普惠之本,迴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對“環境美”和“發展美”的期盼,讓人民羣衆在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過程中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途徑,“美麗經濟”成爲連接城鄉、激活區域發展潛力的重要紐帶,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美麗經濟”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進一步釋放“美麗經濟”發展活力,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掘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態人文價值,將文創、美學融入“美麗經濟”產品和服務。鼓勵“美麗+”“+美麗”模式創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美麗健康等綠色產業,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延伸。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增強優良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胡 軍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餘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豐富完善,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路徑。新時代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黨的十九大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新修訂的黨章。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和推動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緊密協作,聚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開展一系列工作。2017年至2025年3月,生態環境部先後命名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財政部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積極推進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自然資源部發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等等。

只有守好青山綠水,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今年六五環境日期間,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形勢保持穩定。今年3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4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草地面積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多年“雙增長”,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頭連着綠水青山,一頭繫着金山銀山,中間是不斷涌動的創新活力、澎湃的市場需求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閩贛的林業碳匯到西北的荒漠光伏,從雲貴的民族文化到東北的冰雪經濟,從茶產業、花卉產業到觀鳥經濟、林下經濟,從賣風景、賣空氣到“賣”生活、“賣”文化,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模式不斷創新,市場交易體系逐步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日益健全,一場以生態爲本色、產業爲紐帶、創新爲引擎的綠色革命正在中華大地蓬勃展開。

同時要看到,與人民羣衆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與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相比,當前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和政策體系等重大問題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十五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是實現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窗口期,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突破制度障礙,有效破除主體參與度不夠、市場接受度不高、要素匹配不足等瓶頸制約。

從頂層設計看,要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關係,“兩手”協同發力,有效破除市場壁壘、提升要素流動效率、增強規則統一性,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活力與效率。從地方實踐看,要堅持創新驅動與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探索多元化、個性化的轉化模式,避免一哄而上、盲目發展、“內卷式”競爭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從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看,要推動區域間供需精準對接,加強協同治理,暢通要素流動,建立以生態產品爲連接的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作者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系統性重塑經濟社會發展路徑

秦天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一種深刻的發展哲學,是一場觸及國家治理方式、經濟發展邏輯乃至社會生活方式的範式變革。以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具體實踐爲切入點,這一理念系統性重塑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展現出磅礴的實踐偉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偉力,首先源於其在哲學層面對“發展”概念的根本性再定義。長期以來,人類社會普遍受困於工業文明的線性增長邏輯,將自然視爲可供人類無限索取的外部資源,導致發展與保護呈現尖銳對立的局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大貢獻在於它以蘊含東方智慧的整體系統觀爲視角,揭示生態系統的內在價值,奠定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根基。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不再是爲過去發展“還債”的被動行爲,而是面向未來的戰略行爲。這種理論上的躍遷,爲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思想的革新,必然催生治理方式的重塑。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領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正在告別過去“條塊分割”、管理部門職能碎片化的治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強調整體性、有效性和長遠性的系統治理框架。這種新型治理框架主要依靠兩大支柱建立。一是空間規劃上的協同與整合。以長江、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爲例,我國創新性地建立全流域統籌協調機制,打破行政區劃壁壘,通過編制實施流域性國土空間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約束性指標貫穿上下游、左右岸,實現從源頭治理到末端防控的全鏈條管控。二是治理動機上的激勵與約束。地方政府的政績考覈不再唯GDP,生態環境質量、資源利用效率、生態修復成效等綠色指標的權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這兩大支柱既明確治理的價值取向,又優化治理的結構框架,共同確保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爲不可分割的整體高效推進。

與治理方式重塑並行的,是經濟發展邏輯的根本性再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精髓在於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通道,其關鍵在於構建一套全新的生態經濟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本身就成爲創造新價值、催生新產業的過程。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的多元路徑。一方面,通過設立生態補償基金、推行橫向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讓生態保護地區的貢獻得到經濟上的合理回報,本質上是對“綠水青山”公共生態產品價值的確認。另一方面,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探索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覈算等方式,對生態資源進行科學價值量化,並使其能夠進入市場流通。這些探索已經催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更高水平保護的良性循環。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實踐,正在沉澱爲人民羣衆綠色低碳的社會生活方式,內化爲新的社會風尚。從垃圾分類普遍推廣到低碳出行蔚然成風,從全民義務植樹到參與野生動物保護,人民羣衆發自內心地保護環境、敬畏自然,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偉力最深厚、最持久的體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綠色發展的角度,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一問題作出了科學回答。它通過推動一場涵蓋哲學、治理、經濟與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將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從一項具體任務升格爲國家整體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兼具深刻發展洞見與強大實踐效能的中國方案。

(作者爲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

綠色生產力

讓綠色發展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趙建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自然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的辯證統一,賦予培育和發展綠色生產力以強大動能。

生產力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類文明發展史表明,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生產力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因此,必須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發展綠色生產力。作爲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綠色生產力聚焦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關係,一方面注重生產力發展的“綠水青山”基礎,另一方面聚焦生產力創造的“金山銀山”效能,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理論意蘊和實踐偉力的生動體現。

從理論維度上看,綠色生產力既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又蘊含着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核心內容的時代特徵。馬克思主義認爲,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把握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的內在統一性,摒棄對資源環境過度依賴的傳統發展路徑,大力推進生產力綠色轉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作爲我們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科學指導和思想共識,在深刻把握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實現了對既有發展理念和價值取向的重大突破,是紓解現代化進程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的創新舉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體現了綠色發展觀對傳統發展觀唸的歷史性超越,其在生產力理論範疇內所反映的就是發展綠色生產力,昭示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願景。

從實踐層面來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爲培育和發展綠色生產力賦予了強大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把生態文明相關理念寫入憲法、黨章。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突破西方實現現代化的傳統模式,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綠色發展之路。我們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以綠色技術創新爲引領,持續推進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不斷營造綠色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環境,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健全完善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和促進綠色消費等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不斷厚植培育綠色生產力的環境土壤,推動綠色生產力發展壯大。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因地制宜對綠色生產力發展進行戰略性、前瞻性和長遠性規劃佈局,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讓綠色生產力成爲未來競爭力。

(作者爲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

張友國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方向,與人類文明演化大趨勢高度一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我們正在努力構建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也必須是一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指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都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提升高度協同的經濟體系。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生產系統與生活系統循環鏈接、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相統一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主要特徵。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就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將“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作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各地方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基礎設施、技術創新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等方面,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

強化經濟體系綠色發展底色。大力推進生產體系和生活體系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有效解決了霧霾、黑臭水體、生活垃圾等長期困擾人民羣衆的存量環境污染問題,也促進了環保產業發展壯大,並從源頭上遏制增量污染的產生。啓動一系列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在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屏障保護等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有效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通過綠色金融、生態綜合補償、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等體制機制改革,在探索構建生態價值實現路徑上取得重大進展。

壯大經濟體系低碳發展實力。新時代以來,我國低碳發展實現了從節能減排到降低碳強度,再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升級。伴隨這一歷程,2012年—202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降幅超26%,成爲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低碳發展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截至2024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連續15年、10年穩居世界第一。低碳產業和市場快速崛起,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689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0.27%。

提升經濟體系循環發展能力。一方面,廢舊物資回收網絡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不斷強化,循環利用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截至2024年9月,全國建成廢舊物資回收網點約15萬個,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開展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60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10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等項目建設。2024年,我國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超過55%。另一方面,資源循環利用行業集聚化、規模化、規範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黨中央着眼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組建了我國在資源循環領域首家央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

我國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上取得的可喜成就,充分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理論威力和實踐偉力。對標目標任務,我們仍需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持續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大力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