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叫車平臺取消費 被控不公

消基會3日舉辦「不搭也要被扣40元?叫車平臺取消費惹爭議」記者會,消基會籲主管機關訂定明確規範。(消基會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不少民衆會利用叫車平臺通勤或旅遊,消基會昨揭露,Uber、yoxi、Line Go等3大平臺收取的「取消費」存在爭議,接獲不少消費者反映,只要司機等待逾3分鐘,就被收取40元的「取消費」。然未能準時上車不一定能歸責於消費者,收費標準亦不透明,相當不公平,呼籲政府介入納管。交通部迴應,已發文提醒取消費須納入營業計劃書,以審視收費合理性。

消基會發行人胡峰賓表示,3大平臺取消費以40元爲基本,值得注意的是,乘客遲到必須付費,但司機遲到或臨時取消,平臺多半僅提供重新派車,無相對應補償措施,殊爲不公。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則強調,消費者未能及時上車原因衆多,可能交通阻塞、天候因素、衛星定位不準確等,未必都能歸責於消費者,平臺設計卻都是時間一到,不問理由,直接取消訂單並收取消費,且收費標準都是業者片面規定,也不透明。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呼籲,主管機關應制定統一的額外收費標準,並要求業者在叫車前,明確告知所有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並建立便捷消費爭議處理機制。

Uber迴應,取消費的收取旨在補償駕駛投入時間與成本,也依規定向主管機關申報,並揭露在旅客運送契約與App。

LINE GO指出,目前僅在車輛將抵達或實際到達乘車點,因取消造成媒合司機所產生成本下才會收費。

yoxi則說,司機抵達上車地點後計3分鐘未現身,APP會提醒乘客將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