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Hyper | 首現百億營收:科大訊飛H1業績解析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8月21日,科大訊飛發佈2025年上半年財報。
報告期內,科大訊飛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09.11億元,同比增幅超17%;歸母淨利潤雖仍虧損(-2.39億元),但較2024年同期的虧損額4億元大幅收窄;銷售回款亦首破百億,經營現金流改善顯著;研發與市場投入持續保持高強度,教育、醫療與C端消費者業務成爲當期亮點。
就整體來看,科大訊飛正在邁入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兌現”的關鍵階段。截至8月21日A股收盤,科大訊飛當天上漲2.43%,報收52.22元。
銷售回款首破百億大關
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收109.11億元,首次跨越百億關口,同比增長17.01%;毛利43.89億元,同比提升17.12%;歸母淨利潤爲-2.39億元,2024年同期爲-4億元,相當於同比減虧40.37%,扣非淨利潤-3.64億元,2024年同期爲-4.83億元,即同比減虧24.62%。
這表明,科大訊飛在報告期內不僅擴大了收入規模,同時毛利率質量也保持了穩定,並沒有因爲快速擴張而出現毛利率明顯下滑的情況。
儘管當期科大訊飛尚未實現盈利,但虧損收窄的幅度值得關注,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虧損幅度雙雙收窄。
過去數年,科大訊飛研發和市場投入一直較高,壓制了利潤表現。如今,虧損幅度持續收窄,說明規模化帶來的邊際效益已開始顯現。
現金流的健康改善對於一家高研發投入型企業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到該公司能否在中長期保持資金充足的創新能力。
報告期內,科大訊飛經營現金流淨額從2024年同期的-15.36億元收窄至-7.72億元,改善幅度近半(49.73%)。
更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首次實現一項新突破:銷售回款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03.61億元,同比增加13.5億元(幅度14.99%)。近三年來,科大訊飛銷售回款率持續提升:2022年93.75%,2024年爲97.20%。
對比歷史情況,這一數字不僅刷新紀錄,也代表科大訊飛在回款管理上的積極提質。
對科技類公司而言,營收增長若無法同步轉化爲現金流,至少說明基礎不穩,也可能預示着業務存在缺陷。
科大訊飛回款規模與營收幾乎保持同步增長,顯示其商業化能力和客戶支付能力都日益穩健。
但當期經營現金流仍爲負,說明訊飛戰略業務仍處於前期投入期,好在現金消耗幅度縮小近50%,表明資金流出和資金回籠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未來若營收繼續提升,現金流轉正的可能性也在增強。
2025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研發費用仍高達23.92億元,佔營收比重高依然超過20%至21.9%。這一比例放在國內外AI公司中都屬於高水平。
以國內業界爲例,一些互聯網巨頭研發佔比在8%-15%之間,科大訊飛則長期保持20%+,凸顯其作爲“AI國家隊”在技術路線上的長期壓強式投入。
報告期內新增6.1億元的研發管理費用主要流向四個領域:首先是大模型核心技術——投入8200萬元,用於維持“星火”在第一梯隊水平。
當前大模型賽道競爭激烈,訊飛強調在推理、數學、翻譯等能力上與國際領先模型對標。
其次是行業應用與推廣,增加了1.8億元,覆蓋教育、醫療、央國企等核心場景。這些行業的應用不僅有穩定需求,也能形成長期業務壁壘。
第三是C端營銷與渠道,共投入3.4億元,有效帶動學習機業務翻番。C端業務的高回款率爲訊飛整體現金流改善提供了有效支撐。
與此同時,銷售費用增長至20.86億元,同比增幅超28%。這說明科大訊飛在“擴張市場-提升規模”的階段依然選擇主動投入,以換取未來的業績釋放。
GBC業務:B最高,C最快
科大訊飛營收結構若以行業維度劃分,則幾乎全部營收均來自“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佔比高達98.16%。故而,市場更關注訊飛以產品維度的結構劃分。
其中,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佔比最高,爲35.74%;就細項看,開放平臺營收佔比最大,爲24.96%,實現的營收同比增長16.18%,僅次於訊飛向來是最大業務板塊的“智慧教育”。
報告期內,訊飛智慧教育實現營收35.31億元,同比增長23.47%,佔比32.36%,爲科大訊飛第一大業務板塊。
據科大訊飛董秘江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的介紹,科大訊飛營收結構呈“多元與均衡”特徵:G(政府)、B(企業)、C(消費者)三端營收佔比分別爲26%、42%和32%。
其中,C端業務增速最快,已成營收主力,營收同比增長近40%,學習機收入翻番。C端業務傳統優勢是回款週期短,能快速轉化爲現金流。
開放平臺生態規模拓展:依託星火大模型,訊飛平臺累計提供800多項AI能力,開發者團隊870萬(包括152萬大模型開發者),大模型API日均調用量較年初增長4.3倍,智能體總數較年初增長85%,生態規模和活躍度顯著提升,生態效應日益顯現。
目前,訊飛星火大模型已從通用模型上衍生出星火語音大模型、星火多模態大模型、星火同傳大模型,以及應用於教育、醫療、企業等一系列行業大模型。
整體來看,訊飛在“行業應用+消費者產品+平臺生態”三條戰線上同時推進,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商業閉環。
AI技術和應用是科大訊飛未來最大看點,訊飛以技術引擎星火大模型爲底座,該公司正在推動教育和醫療場景的AI應用全面落地。
AI+教育方面,營收同比增長23.47%。其中,AI學習機銷售額與銷量雙雙翻倍。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率逐步擴大,形成從課堂教學到家庭學習的全場景覆蓋。
醫療板塊收入同比增長逾20%至21.09%(2.76億元):智醫助理覆蓋7.5萬基層機構,累計AI輔診建議超過10億餘次,識別不合理處方超1億餘份;訊飛曉醫APP諮詢次數超過1.4億餘次,好評率接近98%。
星火醫療大模型在國際評測中位居前列,顯示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報告期內,AI硬件出海規模同比增長三倍,AI辦公本在日本上市兩個月便登頂當地衆籌平臺平板品類第一,在韓國也實現全品類銷量第一。
這些成績表明,科大訊飛的軟硬件結合產品開始具備全球競爭力。
報告顯示,訊飛擬通過定增募集不超過40億元資金,其中8億元投向星火教育大模型研發,3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此次定增採取市場競價方式,顯示對未來產業價值的信心。
劉慶峰同時強調,訊飛在教育C端品牌層面仍處於“補缺階段”,未來將持續加大投入;而渠道建設已進入良性循環,代理商普遍實現盈利,爲後續規模擴張奠定基礎。
未來看“AI+”行業應用
儘管今年上半年看上去業績亮點較多,但就盈利角度看,訊飛仍未實現盈利。短期內,高額研發和銷售費用依然會壓制利潤。
另外,經營性現金流也還告負,訊飛對外部融資依賴度較高。若定增不能順利推進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將對資金鍊產生不利影響。
自Chat GPT 3.5發佈以來,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涌動,全球大模型公司衆多,OpenAI、谷歌 DeepMind、Anthropic 等海外巨頭保持快速迭代,國內也有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廠持續發力,科大訊飛雖然在教育、醫療領域形成大模型商業落地的差異化,但若未能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將面臨被擠壓風險。
此外,AI應用在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涉及數據安全和合規問題。未來若監管趨嚴,訊飛需投入更多資源滿足合規要求,這可能會推高成本。
品牌與渠道方面,訊飛強調以品牌廣告而非短期效果廣告爲主,一旦行業地位和用戶認知形成,規模效應將推動盈利能力改善。
劉慶峰在財報發佈後的業績溝通會上指出,科大訊飛不以效果廣告爲主,而是品牌廣告,客戶認知和行業領導者地位一旦形成,將來規模效應和邊際效益會越來越高;渠道建設亦是如此,前期投入期由公司和代理商來共擔建設成本,現在幾乎所有的代理商都實現盈利,進入良性循環階段。
未來科大訊飛的增長空間將來自“AI+”行業應用深化、新硬件品類創新,以及多語言大模型帶來的海外市場機會。
比如訊飛AI硬件在日本、韓國市場初獲成功,未來若能進入更多國家,可能成爲新的增長極。
就長期邏輯來看,科大訊飛正處於“投入換增長”的窗口期,一旦規模效應釋放,盈利拐點有望到來。
2025年上半年,科大訊飛交出了一份“規模與效率兼具改善”的答卷:營收與回款雙破百億,經營質量改善;虧損顯著收窄,現金流趨穩;教育、醫療和C端業務強勁增長;海外市場開始展現潛力;定增融資有望爲研發與市場拓展提供充足彈藥。
總體而言,當前科大訊飛正處於從“規模追趕者”向“價值兌現者”的轉型階段。未來能否成功實現盈利拐點,將決定其在全球AI產業化浪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