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Hyper | 三花智控Q1機器人業務仍未有營收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摘要:

三花智控一季報業績出色,超出市場預期,這得益於製冷空調與汽車熱管理雙業務協同增長。

今年一季度,三花智控實現營業收入76.69億元,同比增長19.10%;歸母淨利潤9.0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9.47%;扣非淨利潤8.53億元,同比增長27.17%。

儘管毛利率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至26.83%,但淨利率同比提升2.01個百分點至12.04%,反映成本控制能力增強和高毛利產品佔比提升。

三花智控以熱泵技術和熱管理系統產品的研究與應用爲核心,專注於冷熱轉換、溫度智能控制的環境熱管理解決方案開發,致力於建築暖通、電器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的專業化經營。

業務結構方面,根據2024年年報,三花智控主營製冷空調零部件、汽車熱管理零部件,營收分別實現同比13.09%和14.86%的增幅,佔總營收比分別爲59.2%和40.74%。此外,三花智控研發投入重點投向仿生機器人執行器和高效節能閥件。

據特斯拉和賽力斯今年一季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Q1銷量同比分別下滑21.8%和40.1%,但小米等新勢力銷量增長7.6萬輛,部分抵消了傳統客戶的疲軟需求。

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市場仍處於高速增長期,預計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三花智控憑藉熱泵技術優勢和客戶綁定,有望在滲透率提升中持續受益。

三花智控在墨西哥、波蘭、泰國等地的工廠已實現本地化生產。據2024年財報顯示,其於2024年海外收入佔比達42.77%。

以墨西哥工廠爲例,三花智控生產的產品可直接供應北美市場,有效規避了高昂的關稅,成本優勢顯著。

在儲能熱管理領域,三花智控推出浸沒式液冷系統,適配高功率儲能場景;熱泵系統(新能源汽車)能效比行業平均水平高10%-15%,已通過大衆MEB平臺認證。

值得注意的是,三花智控仍在繼續佈局人形機器人執行器業務,但自2022年以來,仍處於研發送樣與產能籌備階段,並未形成實際營收。

2024年,三花與特斯拉Optimus項目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關節驅動系統的技術驗證,尚未進入大規模量產。

據東吳證券預測,2025年該業務可能貢獻約5000臺執行器總成,對應營收約2.5億元(單機價值量5萬元),但這一規模僅佔三花智控2024全年營收的0.8%。

除特斯拉、比亞迪外,三花智控新增小米、華爲問界等客戶,2025年Q1小米銷量貢獻佔比提升至15%,多元化客戶佈局降低了單一客戶依賴風險。特斯拉仍爲第一大客戶,但收入佔比從2024年的35%降至30%。

三花智控有哪些競爭對手?

製冷空調方面,三花智控與盾安環境形成直接競爭。

三花的電子膨脹閥市佔率超55%,盾安環境約爲20%;三花毛利率約26.8%,顯著高於盾安的22.1%。

銀輪股份、鬆芝股份、奧特佳聚焦汽車業務,屬於汽車熱管理競對:三花憑藉製冷技術延伸優勢,在熱泵閥組、電子水泵等核心部件上佔據主導地位。

比如三花的車用電子膨脹閥市佔率達58.1%,而銀輪股份同類產品市佔率遠低於三花智控。

盈利能力方面,三花智控淨利潤增速(39.47%)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主要得益於高毛利產品佔比提升和全球化產能帶來的成本優勢;鬆芝股份雖淨利潤增速達54.27%,但基數較低,且毛利率(19.3%)落後於三花智控。

目前,特斯拉是三花智控第一大客戶,收入佔比達30%,其銷量波動直接影響三花智控業績;比亞迪垂直整合策略提升了其自研熱管理系統滲透率,三花訂單佔比從2024 年的25%降至20%。

若比亞迪進一步擴大自研比例,可能擠壓三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

就中期而言,固態電池技術可能顛覆現有熱管理系統架構。三花雖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相變材料 + 雙向閥”方案,但最快也要到2027年前實現技術突破,否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流失風險。

三花智控憑藉製冷領域的絕對龍頭地位和汽車熱管理的技術延伸,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

儘管面臨客戶波動、技術替代和供應鏈壓力,但全球化產能佈局、技術迭代能力和客戶結構優化爲其長期增長奠定了基礎。

在與盾安環境、銀輪股份等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中,三花智控在毛利率、技術壁壘和客戶資源方面優勢顯著,人形機器人和儲能熱管理等新興領域的佈局更打開了未來增長空間。

但當前人形機器人業務尚未形成規模化營收,長期來看,三花智控有望在熱管理千億市場中持續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