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行業觀察:智元機器人控股上緯新材;浙江汽配“天團”開啓萬億賽道競逐

人形機器人行業正加速從技術驗證向商業化落地的關鍵轉型。近期,智元機器人通過控股上緯新材實現資本佈局,並中標中國移動人形機器人代工訂單,標誌着頭部企業加速整合產業鏈資源。與此同時,浙江汽車零部件企業集體轉型人形機器人賽道,依託技術同源性與供應鏈協同優勢,形成“第二增長曲線”。技術與資本的雙重驅動下,行業格局加速重塑。

智元機器人資本運作與商業化突破

智元機器人近期以21億元總價入主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通過“協議轉讓+主動要約”方式收購其63.62%至66.99%的股份。此舉不僅爲智元機器人提供了資本市場的戰略支點,也通過上緯新材在複合材料領域的產線資源,強化了其在機器人材料與結構件環節的協同能力。儘管智元明確否認借殼上市,但其控股後業務協同方案備受關注。

商業化落地方面,智元機器人聯合宇樹科技斬獲中國移動1.24億元人形機器人訂單,創下行業紀錄。其新發布的靈犀X2-N雙形態機器人,通過輪足切換技術適配複雜地形,進一步拓寬了工業與特種場景的應用潛力。此外,特斯拉、優必選等頭部廠商的訂單放量,印證了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拐點的臨近。

政策與資本的雙重驅動下,智元機器人產業鏈佈局逐步清晰。恆工精密、中大力德等零部件供應商切入其供應鏈,天準科技、奧比中光等技術企業提供感知與控制系統支持。這一模式爲行業提供了“整機廠商+核心零部件”的協同範本,加速了技術收斂與成本優化進程。

浙江汽配企業跨界轉型的“可複製路徑”

浙江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正集體向人形機器人產業躍遷。目前省內已有超40家A股企業佈局該領域,形成“大腦-小腦-肢體”全鏈條生態。以寧波爲例,雙林股份將汽車座椅驅動技術遷移至行星滾柱絲槓研發,夏廈精密則依託新能源汽車客戶資源切入機器人部件供應鏈,展現了技術複用與客戶協同的顯著優勢。

轉型邏輯上,浙江企業聚焦“技術同源”與“漸進式策略”。汽車產業積澱的精密加工、電機控制等技術與人形機器人核心環節高度重合,大幅降低研發成本。例如,萬里揚複用變速器產線設備生產諧波減速器,金固股份通過鈮微合金材料技術開發機器人結構件。同時,企業普遍採用“主業保底、新業試錯”策略,控制跨界風險。

政策層面,浙江省通過靶向支持與生態構建加速產業升級。《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各地錯位分工:杭州聚焦算法與整機,寧波專攻核心部件,溫州、紹興強化電機與軸承配套。政府通過研發補貼、稅收優惠及產學研平臺搭建,降低企業轉型成本。這一模式爲傳統制造業向未來產業轉型提供了“技術基因+政策槓桿”的範本。

(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