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新材料行業觀察:AI+深勢科技;機器人概念浙江衆成領漲

本週,非金屬新材料行業呈現顯著活躍態勢。新材料指數單週上漲4.3%,跑贏滬深300指數3.3個百分點,超75%個股實現正收益。其中,機器人概念板塊表現尤爲突出,浙江衆成(+34.6%)、金髮科技(+31.4%)等領漲市場。政策端,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推動AI技術深度融入材料研發與產業升級,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加速佈局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

AI+新材料加速技術融合創新

政策驅動與央企佈局

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將“AI+”作爲推動產業轉型的核心抓手,強調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中石化、中國中化等能源領域央企已率先部署DeepSeek大模型,旨在優化材料研發流程與性能預測。相比2023年的“AI賦能產業煥新”會議,此次部署會更聚焦於產業落地,凸顯國家對AI與新材料的戰略重視。

技術融合與跨領域應用

國內企業如深勢科技、晶泰科技等通過AI技術加速新材料研發,覆蓋能源、半導體、生物醫療等領域。例如,AI在材料構效關係預測、高通量篩選及合成路徑優化中發揮關鍵作用,縮短研發週期超30%。華東理工大學AI平臺已成功驗證94種新材料,其中7款進入應用階段,展現了AI對產業的實際賦能。

挑戰與未來方向

儘管AI+新材料前景廣闊,但數據質量、跨領域人才短缺等問題仍待突破。上海市新材料協會提出,需構建“小模型貨架超市”生態,推動企業數據安全共享與模型定製化開發。政策層面,北京、上海等地已出臺專項計劃,明確2025-2027年AI與新材料深度融合目標,爲行業提供長期支持。

機器人概念驅動材料需求擴張

市場熱度與技術創新

機器人概念熱度傳導至材料板塊,港股優必選(+6.74%)、A股長盛軸承(年內漲幅近10倍)等表現亮眼。宇樹科技作爲全球四足機器人龍頭,通過開源代碼與數據集降低行業研發門檻,其Go2機器狗量產成本較波士頓動力低75%,推動商業化進程提速。CES2025上,宇樹展示的G1人形機器人進一步鞏固技術優勢。

產業鏈價值重估

宇樹科技的技術突破帶動上游零部件需求。伺服系統(佔成本35%)、減速器(20%)等核心部件國產化進程加速,綠的諧波(諧波減速器)、中復神鷹(碳纖維)等企業受益明顯。碳纖維在機器人輕量化中佔比達60%-80%,若2030年eVTOL保有量達10萬架,將拉動碳纖維需求超2萬噸,成爲行業新增量。

材料技術迭代機遇

柔性傳感器、輕量化結構件等細分領域同步受益。例如,福萊新材開發的“電子皮膚”柔性傳感器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單機價值佔比達10%;PEEK材料憑藉輕質高強特性,逐步替代傳統金屬槳葉。政策端,低空經濟試點城市擴容及補貼細化,將進一步打開碳纖維、芳綸紙等航空材料市場空間。

(注:文中數據及企業動態均來自公開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