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死亡率未降!3成女性一生未篩檢 衛福部推「論質計酬」計畫

乳癌爲臺灣女性發生率之首,相較肝、肺癌有下降趨勢,衛福部長石崇良因此將於明年推出「論質計酬」方案,將乳癌照顧力成建立儀表板,瞭解各期癌症5年存活率、各醫院完整治療率等,將指標列出並給予醫療院所獎勵。記者翁唯真/攝影

乳癌爲臺灣女性發生率之首,相較肝、肺癌有下降趨勢,但乳癌去年跟前年死亡率持平,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這2年乳癌治療多搭配新進藥物,健保署並選出部分藥物由健保給付,但患者有無獲得適當照顧卻無從得知,因此明年將推出「論質計酬」方案,將乳癌照顧歷程建立儀表板,瞭解各期癌症5年存活率、各醫院完整治療率等指標,再依達成率給予醫療院所獎勵,預計明年上路。

衛福部國健署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該年有1萬7366位女性罹患乳癌;另,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共有2972名女性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8.1人,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2位。

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說,國內乳癌發生率在2001至2021年的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增加2倍,至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未如歐美國家下降, 凸顯臺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爲逐步達成目標,臺灣乳癌倡議行動擬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設定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總目標。

陳芳銘說,要達成「早篩、早治」目標,目前面臨最大瓶頸是乳癌篩檢率偏低,儘管已從40%提升至46%,但相較歐美的80%、日韓的60%仍相距甚遠,而這背後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女性乳房健康意識不足」,許多女性認爲自己還年輕、乳癌不會找上自己,甚至有3至4成女性一生中從未篩檢。

國健署長沈靜芬說,今年起已將公費乳癌篩檢放寬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篩檢人數也高於往年,目前已突破100萬人。

石崇良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美國研究自1975年以來乳癌死亡率下降的關鍵因素,分別爲早期篩檢25%,針對第一至第三期病患的積極治療與新藥使用佔47%,再來爲積極治療轉移性乳癌佔29%,其用藥治療合計貢獻76%,顯示治療與新進藥物是反轉死亡率的鑰匙。

石崇良說,採論質計酬方案,給予KPI指標分爲過程面及結果面,過程面中,當結果不如我們預期要回頭來看,這個過程哪個地方要再做調整;再來是結果面,現在已經可以算出各醫院5年存活率,但部分醫院第一、二期患者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仍有院所僅約8成,顯示仍有改善空間,希望透過建立儀表板與資訊回饋,讓醫療團隊都能夠掌握到每個病人的治療歷程,若有達標就給予醫療院所獎勵,第一階段將採「登錄獎勵」,等數據收集穩定後再採「績效給付」,預計明年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