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 商業化待技術突破
人形機器人熱度依舊在市場延燒,近期大陸多家機器人企業包括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等斬獲訂單,統計顯示機器人企業中標數量接近或超過去年全年水準。上述訂單的主要應用場景爲表演講解、展館導覽等交互服務領域。多數分析認爲,距商業化仍需技術上的突破。
上證報引述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智元機器人中標9個項目,宇樹科技中標68個項目,優必選中標16個項目。其中較爲知名項目有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分食」總預算人民幣1.24億元的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項目,優必選擇中標總預算人民幣9,051萬元的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
中國證券報報導,鬆延動力創始人、董事長姜哲源表示,在參加北京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後,公司一個月內取得意向訂單超過2,000臺,合約金額超人民幣1億元,其中教育教具、商業演出需求佔比超過60%。
銀河通用相關負責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表示,其展示的商超值守機器人已獲得100家門店訂單,計劃年底前實現全國範圍投用;AlphaBot(愛寶)系列機器人的智平方則表示,公司今年已收到近500個通用智能機器人的訂單,主要用於工業、公共服務場景。
智元機器人合夥人、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稱,今年下半年行業會進入到真正「交卷」階段。他進一步指出,判斷哪傢俱身智能企業的能力比較強,最主要的方式是實戰檢驗。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外界質疑讓人形機器人從事表演、導覽顯得大材小用,大陸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分析,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路徑,應從文體娛樂這類公衆關注度高的場景切入。他認爲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落地應分三步走:先發展文體娛樂服務,再進入工業領域,最後進入家庭民生場景。
智元機器人首席科學家羅劍嵐表示,人形機器人要實現在複雜任務中達到近100%的成功率,還需要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不斷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