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運動會技術再突破 人形機器人從北京奔向未來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千龍網)

來自各地的人形機器人賽隊正在北京踏上前所未有的賽道,上演人機互動的交流。他們中,有今年4月剛剛參加了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老將”,也有大學生研發或二次開發的“新人”,更有手握大批市場訂單的“明星”……這一次,他們選擇從北京出發,奔向未來。

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形機器人是競爭對手、也是隊友,大家追求的是整個人形機器人產業“覺醒時刻”的到來。無論是誰跑得最快、蹦得最高、跳得最遠,都代表着行業的又一次飛躍。

馬拉松“老將”跑得更快

國家速滑館內已經爲人形機器人準備好了全新賽道。運動會開幕前記者探訪看到,賽前訓練和測試的隊伍中,有許多熟悉的面孔。

4個月前,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京開跑。此次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也設置了多個跑步項目,“半馬”冠、亞、季軍——“天工”“N2”“行者二號”均參賽。

作爲半馬的冠軍,“天工”在測試時的一舉一動頗受關注。賽前,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工作人員伴着“天工”剛一試跑,就引來不少競爭對手圍觀。此次參與比賽的還是“半馬”同款型號——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兩條大長腿可以助其步伐更大、速度更快。

此次運動會設置了100米、400米等短跑項目。跟人類運動員一樣,短跑更考驗爆發力。今年4月半程馬拉松時,機器人“N2”跑步時雖然頭都摔掉了,但依舊堅持跑完全程;此次運動會上,“N2”更結實、也更有衝勁了。研發“N2”的鬆延動力公司算法工程師覃幫羽透露,這次吸取“半馬”的經驗對機器人做了加固,算法進一步升級,電機性能也更強,在可承受範圍內可輸出更大扭矩、更大電流,跑起來速度就更快。

賽前,這些馬拉松“老將”逐一試跑時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跑得更快了!

“我們專門優化了肌腱驅動系統動力輸出模式,調試關節傳動效率,使瞬時速度顯著提升,最快接近3米/秒,較此前提升近一倍。”研發“行者二號”的上海卓益得機器人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突破得益於肌腱仿生結構高效傳導爆發力,保障短距離衝刺的動能。而針對距離較長的1500米項目,“行者二號”則更突出輕量化設計和能量回收技術,保障長時間穩定運行。

半程馬拉松已經過去4個月,很多當時參賽的公司技術都有升級迭代,展現出當今中國機器人行業的創新速度。

極限挑戰提升技術

相比人形機器人“半馬”,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陣容更強大,越來越多城市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前來參賽。

因爲今年4月籌備其他展會,蘇州企業魔法原子機器人公司沒來得及參加“半馬”,這次終於有機會來了。運動會上,該公司的機器人要陸續參加跑步、跳高、跳遠等項目。“我們的目標是拿到好成績!”魔法原子賽隊負責人說,運動會對機器人的平衡算法、電機發力、結構都是考驗,通過這種極限挑戰可以進行反推,從而進一步提升技術。

“第一次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大家都來了,我們當然不能缺席,重在參與!”來自上海的傅利葉機器人公司是帶着“運動”精神來參賽的。該公司賽隊負責人直言,對於各家人形機器人企業來說,大家之前經常在展會碰面,而這次運動會是在同一個比賽規則下進行技術交流。

在衆多參賽隊伍中,深圳萬思未來公司有點特殊,它是一家科普基地。“對學生來說,這真是個難得的機會,我相信他們心中會種下一顆種子,在日後學習中會發芽的。”帶隊老師趙拓陪着兩位中學生一起參加比賽,其中一位是隻有13歲的馬舜澤。

“我準備好了!它也準備好了!”馬舜澤在深圳已經跟着機器人訓練了多次。賽前測試時,他雙手緊握遙控器,一邊操控,一邊跟着機器人向前奔跑,顯得非常熟練。

同樣還是學生的扎西尖措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大三。“我們是學計算機的,專門在軟件上對機器人進行了提升。”陪他一起參賽的機器人雖然不是自研的,但他和五六個同學專門對其進行二次開發,並對關節進行了加固,讓機器人能跑得更快。過去這款機器人跑完全程的時長不符合比賽要求。爲此,團隊不斷進行測試和調整,機器人的跑步速度已經提升了一倍。

參賽不爲炫技

除了參加跑步項目,鬆延動力公司此次還爲機器人報了跳遠、跳高等項目,尤其還帶來了“N2”的升級款“E1”。它的個頭更高、達到1.36米,有一雙大長腿,更擅長完成轉身等動作,此次參賽也被寄予厚望。

對公司技術團隊來說,參加跑步之外的新項目也是挑戰。“就比如跳遠,除了得跳過去,還得穩穩地立住,不能摔了。”覃幫羽解釋,這一方面要精準把控讓誤差更小,另一方面也得通過算法訓練,使姿態控制得更好。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它跳過去的時候,腳能平穩落地,身體略向後傾,並能通過慣性讓身體保持平衡。這對關節控制的精度、電量都是考驗。

比賽是一時的,技術迭代則是持續進行的。人形機器人“Adam”已經在科研教育等場景落地一年多了。爲了這次運動會,“Adam”又在實驗室和場館裡訓練多時,相應的算法、參數都進行了調整。由於它的一體化關節是企業自研,因此在調整適合機器人跑步的參數方面更有優勢。

“我們來試一試,也激發一下技術團隊的潛力。”研發“Adam”的柏奧尼克機器人公司品牌總監樑騏鈞覺得,備戰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過程也加快了技術突破進程。

對各家企業來說,人形機器人蔘加運動會並不是爲了炫技,而是探索應用潛力,爲日後更多場景落地打基礎。“此次亮相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對技術成果的嚴苛實戰檢驗,更以競技場景爲支點,推動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卓益得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運動會爲人形機器人在公共服務、競技展演、特種作業等多元領域的深度應用開闢了更廣闊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