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家生態閉環:小米鎖定最強增長確定性

來源:搜狐財經

8月19日晚,小米集團發佈史上最強財報,當季總收入、核心業務及創新業務收入、經調整淨利潤等多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公司營收1159.6億元,同比增長30.5%,連續3個季度突破千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爲108億元,同比大增75.4%,連續兩個季度突破百億元。

小米集團營收連續5個季度同比增長超30%。同時,手機、汽車、大家電三大增長曲線持續向好,“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協同效應進一步顯現。

當日,小米集團股價收盤報價52.4港元,市值達1.36萬億港元。

手機、汽車、大家電三大麴線量價齊升

分業務來看,備受外界關注的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部分本季度貢獻收入爲213億元,同比提升233.9%——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爲206億元,在總營收中所佔比例約17.7%,其他相關業務收入爲6億元。本季度,該分部毛利率爲26.4%,經營虧損爲3億元,較之前大幅收窄。

在之後的業績電話會上,小米集團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有信心完成35萬輛小米汽車的全年交付目標。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小米SU7、SU7 Ultra、YU7等車型的交付量提升,小米汽車的單車研發、製造等費用也在持續攤薄,並且,小米汽車的基礎投資也趨於成型。而若今年下半年,小米汽車真能實現單季盈利的話,這也意味着距離其全年單車盈利的時間也將近在咫尺。

手機業務方面,雖然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大盤整體承壓,但小米智能手機業務依舊錶現出了強大的韌勁——國內市場繼第一季度出貨量重返中國第一後,第二季度小米新機激活量1150萬臺,市場份額達16.8%,登頂國內第一;國際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在6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三,69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五。

其中,小米手機在東南亞地區排名上升至第一,市佔率增至18.9%;歐洲地區排名重回第二,市佔率增至23.4%;中東和拉美排名穩居第二,市佔率分別爲18.7%和19.6%;在非洲排名第三,市場份額增至14.4%。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也保持高位增長,其中智能大家電收入更是同比猛增66.2%。第二季度,小米空調產品出貨量超540萬臺,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速超60%;冰箱產品出貨量超79萬臺,同比增速超過25%;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6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45%。

此外,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也實現穩步增長,尤其是境外互聯網收入增長提速。截至今年6月,小米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7.31億、中國大陸月活躍用戶達1.85億;截至6月30日,小米AIoT平臺連接的IoT設備數達9.89億,均創歷史新高。

全品類高端化加速,生態護城河不斷加深

比銷量增長更重要的,是小米的高端化進程進一步提速。

本季度,小米手機、汽車、大家電等業務均在高端市場取得重要突破,推動全品類業務實現強勁增長,並開始向超高端市場邁進。

智能電動汽車方面,得益於ASP較高的Xiaomi SU7 Ultra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萬臺,不僅提前完成該車型全年銷售目標,摘得50萬元以上轎車、純電銷量雙第一,也帶動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的ASP由去年同期的每輛228644元上升10.9%,至今年二季度的每輛253662元。

此外,小米汽車交付量也由去年同期的27307輛增加197.7%,至今年二季度的81302輛。

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車型YU7正式發佈,定價25.35萬元起,開售後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臺,18小時鎖單24萬臺。據小米官方披露,YU7開售後小米汽車用戶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期鎖單用戶中女性用戶佔比30%,比SU7同期高4.5%;蘋果用戶佔比52.4%,比SU7同期高4.4%。

智能手機方面,小米實現高價格段市佔率持續提升,標誌着品牌高端心智得到進一步鞏固——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在整體智能手機銷量中的佔比達27.6%,同比提升5.5個百分點;4000-5000元價位市場份額爲24.7%,穩居國內第一;5000-6000元價位段實現顯著突破,市場份額15.4%,同比提升6.5個百分點。

家電行業,據奧維雲網數據,小米是上半年線上空調市場前十品牌中,唯一實現量價齊升的品牌。特別是年初小米中央空調發布後,大受市場歡迎,推動小米空調業務ASP持續上揚。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智能大家電在行業價格戰的背景下,實現了ASP逆勢增長,進一步推動產品結構改善。而隨着今年下半年,小米集團家電工廠將投產,還將進一步強化核心技術自研到自產的全鏈條能力,將持續改善家電業務成本結構,推動家電業務高端化。

第二季度,小米研發投入達78億元,同比大增41.2%,創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將投入300億元。大規模的底層技術投入,將驅動小米在汽車、芯片、AI等創新業務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突破。

更強的成長確定性:勢能最強勁的中國頭部科技公司

二季度財報中還有一些亮眼表現。

芯片領域,小米正式發佈了自主研發的3nm旗艦芯片玄戒O1,搭載該芯片的高端旗艦手機小米15S Pro、超高端oled平板小米平板7 Ultra和小米平板7S Pro在二季度先後上市。

該季度,小米首個ai眼鏡發佈。小米集團表示,銷量遠超預期,京東平臺好評率超過98%。小米平板業務確認收貨量同比增長42.3%,在全球前五的廠商中保持最快的增速。可穿戴的腕帶設備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大陸地區出貨量排名第二。TW耳機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大陸地區出貨量的排名第一,

今年5月,開源多模態大模型Xiaomi MiMo-VL正式發佈,在評估真實用戶體驗的內部大模型競技場中,成爲開源模型第一;8月,小米開源自研聲音理解大模MiDashengLM-7B,在22個聲音理解公開評測集上達到業界先進水平。

6月份,小米入選了《2025凱度 BrandZ 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第二名,僅次於字節跳動。在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小米集團位列第297位,較去年上升了整整100個名次,創下2019年上榜以來的最大增幅。

而取得這一切成績的關鍵節點,正是“人-車-家全生態”的全鏈路打通。

得益於其,小米智能手機、AIoT智能家居和智能電動汽車等所有核心消費電子品類,均進入全球前三或者前五陣營——典型的佐證就是,在小米汽車發佈之後,小米手機的高端化之路變得前所未有的“順暢”,這就是生態的力量。

而如果把“人-車-家全生態”比作橫座標的話,那麼軟硬結合,AI賦能則是小米的縱座標。後者通過包括超級小愛、小米澎湃OS等系統級的AI服務、操作系統,打通了人、車、家等多場景,推動實現互聯互通,還形成了以人爲中心、智能硬件和軟件服務於人的“大一統”超級智能生態系統。

最關鍵的是,這套體系已經徹底跑通,且目前看來,幾乎不存在任何短板。

可能有人會說,小米手機業務二季度毛利率環比出現了小幅下降,這是否對小米而言是個危險的信號?

在財報發佈之後的電話會議上,針對這一問題,盧偉冰也作出瞭解釋:主要原因一是內存和鋰電池原料價格上漲,二是二季度新品發售較少。“整體來看,到今年第四季度,即我們新品集中上市的時期,我相信我們的毛利率會在第四季度有一個回拉。”

考慮到四季度小米16系列將會“殺到”,以及即將發佈的走量爆款紅米Note15 Pro系列,盧偉冰的預測,顯然有着充足的底氣。

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還透露了小米手機高端化帶來的確定性增長、以及從中國到全球的清晰的分區策略。

事實上,比起單季毛利率波動,更爲值得關注的是,小米高端機市佔率不斷提升,其中4千至5千元價格段市佔率達到了24.7%,5千到6千元價格段市場份額達到15.4%,同比提升了4.5個百分點和6.5個百分點,呈現出了確定性增長的態勢。

海外市場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機,小米佔比過半。這背後是小米針對海外不同區域做出的不同策略——在歐洲、東南亞等成熟市場,小米的市佔率已分別位於第二、第一名,對此,小米選擇重點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高端機的銷售推廣佔比。而針對拉美、非洲這些新興市場,由於仍對中低端手機存在海量需求,小米研判未來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從而選擇繼續堅持規模優先。

儘管全球手機大盤偏低迷,但盧偉冰表示,小米進入到2億俱樂部是小米堅定不移的目標,預計三到五年將實現,這意味着小米將與蘋果、三星一起躋身2億俱樂部。對小米來說,還沒有看到增長的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iPhone也將於9月發佈。這意味着小米下半年的重頭戲——小米16將正面迎戰iPhone 17系列。

事實上,雖然蘋果依舊是世界上最好的消費電子企業之一,但最近幾年,蘋果先後在智能電動汽車、AI、XR等方面遇挫,蘋果過去構建的“軟硬件一體化”的護城河,已經被來自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所顛覆。

國金證券認爲,經過多年積累,小米已逐步構建起優質且深厚的用戶資產,可支撐並引領高端化的技術能力,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產品與服務組成的三維壁壘,有望帶領小米持續釋放增長動能,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